在美国的人口统计学中,"人口普查指定地区"(Census Designated Place,以下简称CDP)是一个由美国人口普查局定义的聚居地,专门用于统计目的。自1980年以来,CDP在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中被用作统计数据的基准,对应于独立的地方,如城市、城镇和村庄。这些CDP通常包括一个官方指定但当前未被纳入法定城市的社区,以及周边的居住地区,范围大小各异,甚至偶尔会包含更小的未纳入的社区。
CDP的存在使得许多小型乡村社区、边缘城市,以及沿美国与墨西哥边界的定居点,都能获得统计资料的关注。
美国人口普查局自1790年首次统计普查以来,就曾报告一些未纳入法定城市的居住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逐渐演变。至1950年,人口普查局将此类无法纳入城市的地方以「未设立的地方」的名义进行分类,并在1980年后将其称为CDP。自此,CDP成为统计上的重要单位,以识别居民集中且有角色的地方。
CDP的定义与范围不仅基于法律地位,还希望能反映居民日常沟通的共同认知。
CDP的边界不固定,并可能因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意味着CDP的界定并不一定符合当地居民的认知。举例来说,有些被认可的社区可能会被划分为两个或多个CDP,而有时候,两个以上的社区会合并成一个CDP。透过将一个地区指定为CDP,使其能在与法定城市相同的分类下出现,这也使得CDP的统计数据更容易获得关注。
CDP的边界和当地政府或其他人类活动的认知并无必然的关联,这使得CDP成为一种非常独特的存在。
设定CDP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某地区可能比其周围的其他地方更具城市化特征,拥有明显的居民集中核心。例如,位于密歇根州的惠特摩尔湖(Whitmore Lake)和位于佛罗里达州的村庄(The Villages)均是典型的CDP。这些地方即使不具法律地位,也能在人口普查中得到相应的数据支持。
CDP的设定能帮助确定与周围环境有关的区域人口与社会特征,这对于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至为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CDP的角色愈发重要。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城市边缘及周边的发展趋势,并提供关于这些地区的宝贵数据。 CDP以其灵活性和可变性,成为居民和政府互通信息的桥梁。
这些资讯的可获得性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针对性强的数据,帮助他们有效分配资源。
CDP的成长与发展反映了社会结构变迁、人口流动以及经济环境的改变。这样的变化不仅影响到统计数据的解读,也改变了我们对城市概念的理解。随着新事物的出现,传统的城市和社区界限模糊不清,究竟CDP又能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思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