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印度国会通过了《公民(修正)法案》,此法案对1955年的《公民法》进行了重要修改,为来自阿富汗、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的某些宗教少数族群提供了一条加速获得印度公民身份的途径。根据这一修正案,符合条件的整个宗教少数群体,包括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波斯人或基督徒,均可在2014年之前赴印的情况下申请公民身份。而对于这些国家的穆斯林,则不在此范围之内。
这一法案是印度法律史上首次明确以宗教作为赋予公民身份的标准,并因此而引发了国际上的巨大争议。
《公民(修正)法案》遭受许多批评,尤其是因为它排斥了穆斯林。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称这项法案「根本性地歧视」,并指出,虽然印度的「保护受迫害群体的目标是值得赞赏的」,但这应该通过无歧视的「坚实国家庇护系统」来实现。
批评者表示,这一法案加上《国民登记册》(NRC)的实施,可能会使许多穆斯林国民在无法满足出生或身份证明要求的情况下沦为无国籍人士。许多观察者还对未能考虑来自西藏、斯里兰卡和缅甸的受迫害宗教少数群体表示质疑。印度政府辩称,由于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孟加拉国的国教为伊斯兰,因此「不太可能」出现穆斯林「遭受宗教迫害」的情况。然而,某些穆斯林群体,如哈扎拉族(主要为什叶派)和阿末迪亚教派,历史上在这些国家中发生了迫害。
2019年的《公民(修正)法》的通过导致印度各地大规模抗议,尤其是在阿萨姆州和其他东北地区,因为人们担心授予难民和移民印度公民身份会导致他们的「政治权利、文化和土地权利」的流失,更可能促使来自孟加拉国的进一步移民。
在全印度的抗议活动中,许多学生在阿利格尔穆斯林大学和贾米亚米莉亚伊斯兰大学等高校参与,并指控警方的暴力镇压。抗议活动导致若干抗议者死亡,并造成抗议者和警察的伤亡,此外还出现了公私财产的损坏和数百人被拘留的情况。
随后,联邦内政部表示,州政府无权阻止《公民(修正)法》的实施。至2024年3月11日,内政部正式宣布《公民(修正)法》的相关规则,并在2024年国会选举前进行通知。在这之后的2024年5月15日,首批14名移民在新德里被授予「印度国籍」证书,标志着移民申请获得国籍的程序正式启动。
这项法案的通过,也使一些来自巴基斯坦的印度教难民对未来充满希望。
根据1950年实施的印度宪法,所有居民均依法获得国籍,且不区分宗教。 1955年,印度政府通过《公民法》,为所有出生于印度的人提供国籍。然而,1980年代的政治发展,尤其是涉及对孟加拉国移民的暴力抗议活动,促使《公民法》进行多次修订。
在这一背景下,印度人民党(BJP)自1996年以来一直强调「侦测、删除和驱逐」非法移民的议题。在2016年阿萨姆邦的议会选举中,BJP承诺将驱逐来自孟加拉国的非法移民,同时保护逃避宗教迫害的印度教徒。随着2019年选举的临近,BJP再次承诺将通过法案给予这些受迫害的宗教少数群体更快的公民身份。
尽管民间中对于这一法案和相关政策的争论持续不断,但某些地区的社会共识与选举热潮使得该法案最终可以通过,反映出当代印度公民权的复杂性。
在未来,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以保护各宗教和文化背景的人的权益,并保持国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