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性疾病透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的污染而传播,这类疾病包含多种病原体,尤其是微生物如细菌及寄生虫,以及非活性的感染源,例如病毒。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NIOSH)的报导,HIV、B型肝炎(HBV)及C型肝炎(HCV)三种病毒被认为对医疗工作者影响最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不仅限于血液接触,也可透过高风险的性行为或静脉注射药物等途径感染。
在针刺伤的情况下,血液中的病原体可以随着针头的刺入而进入人体,这种意外的风险对医疗从业人员尤其具有威胁。
在实验室或临床环境中,针头会造成最大的健康威胁,许多医疗工作者,包括护理人员、外科医生、实验室助理等,都面对针刺伤的风险。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规定医疗设施必须遵循五项规则以减少员工曝露于血源性病原体的风险。
这些控制措施不仅是一般性的,实际上能大幅减少医疗工作者职业环境中的血源性疾病传播事件。
血液在进行转输前会经过各种血源性疾病的筛查。除了传统的筛查方法外,还有结合了核黄素和紫外光的技术,这种方法能够抑制病原体的复制,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某些欧洲血液中心乃使用合成的水飞膦酸和紫外线来处理血小板和血浆,这些措施显著降低了传染病的风险。
针具交换计划(NEPs)旨在降低静脉注射药物使用者之间的血源性疾病传播风险。这些计划不仅提供干净的针头,还有成瘾辅导、传染病筛检及心理健康服务等。研究显示,NEPs可有效减少HIV的传播,其主要透过减少共享被污染针头的行为来达成。
为了防止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标准预防措施至关重要。这包括保持个人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工程控制和工作方法控制等措施。医疗工作者绝对需要穿戴一次性手套,并在更换病人时适时更换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随着安全设计的针具出现,许多血源性疾病的曝露率有了显著降低,保持注意力是我们防止传染的首要任务。
随着对于血源性疾病风险的认识日益增加,医疗行业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保障医疗人员与病人的健康。然而,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疗工作者的遵循与实践。针刺伤带来的潜在风险依然无法被忽视,未来我们应该如何继续改进安全措施,以达到更高的防护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