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表现任务(CPT)在心理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1956年首次提出以来,这些测试已经对如何理解和评估注意力所需的技能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CPT旨在测量个体的持续注意力和选择性注意力,这些技能对于专注于一项任务至关重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反应。
持续注意力是保持对某些连续活动或刺激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而选择性注意力则是指集中注意力于相关刺激并忽视竞争刺激的能力。
自1956年首次提出以来,CPT的变化与发展显示出心理学界对于注意力的理解的逐步演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不同类型的CPT已经出现,其中包括更常见的IVA-2 CPT、T.O.V.A.和Conners' CPT-III。
CPT的首次定义是由研究人员Haldor Rosvold及其同事进行的,他们的研究表明,有脑部损伤的成年人和儿童与随机选出的对照组相比,无法有效地参加这一类测试。这项研究为后续的CPT设计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对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的进一步探索。
虽然这些测试在长度和使用的刺激类型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特性仍然保持不变。
在测试的管理上,客户通常面临一个重复且乏味的任务,他们必须保持集中,才能对目标做出反应或抑制对错误的反应。例如,在IVA-2 CPT中,受试者需要在视觉或听觉呈现「1」时点击鼠标,而当呈现「2」时则需要抑制点击。这样的设计不仅考验了受试者的注意力,也考验了他们的冲动控制能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CPT也开始结合更多元的指标来测量注意力。例如,QbTest结合了注意力和冲动性测量的运动追踪分析,为健康专业人员提供有关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三个核心症状的重要数据: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
在这些测试中,受试者的表现数据可用于整体注意力功能的评估,以及视觉和听觉反应控制的分开评估。
测试的确分为高需求和低需求的部分。在高需求的部分,目标经常出现,这可能导致受试者出现冲动反应,而在低需求的部分,目标则较不频繁,注意力不集中者可能就会错过目标的出现。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对注意力的深刻理解,也使得不同类型的注意力问题得以被识别。更进一步,测试分数的获取与比较使得各类型的症状展现出更加客观的特征。
尽管每种CPT的得分方式不同,但大致上都会使用正确检测、反应时间、遗漏错误和委托错误这四个主要指标来做为评估的基准。这些数据不仅能提供有关个体注意力表现的详细资讯,还能为诊断资讯提供额外的支持。
高遗漏率可能表示受试者分心或反应迟缓,而高委托错误则指向冲动问题。
总之,自1956年以来,CPT的发展标志着我们对于注意力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解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不仅对于心理学研究的进展至关重要,还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工具。在目前看来,这些测试是否能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