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随着COVID-19大流行及随后的俄乌冲突,全球供应链遭遇严重挑战。这导致全球供应趋缓,出现商品短缺,并影响消费模式。由于工人因COVID-19生病,以及因政策和限制使得人力资源供应严重不足,造成经济放缓。在货运方面,因人手短缺,货物滞留在港口。全球芯片短缺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危机,特别是在汽车和电子产品领域。
2021年圣诞节和假日季节的消费支出增加,加上Omicron变异病毒的蔓延,导致已经紧张的供应更加恶化。
自2020年初COVID-19大流行开始,全球供应链最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工厂停工,生产受到惧怕感染的影响。尽管企业对2021年持乐观预测,但全球贸易仍然以较低的能力运行,新冠疫苗的广泛接种在富裕地区快速推进,而发展中国家却因疫苗接种进展缓慢面临更多挑战。
越南是美国服装的重要供应国,因为COVID-19疫情,很多工厂被迫关闭,导致产能受到限制。
经济学家指出,精益生产模式(又称「刚好及时生产」)成为供应链中断的一个根本原因。这种模式依赖于原材料及成品之间的精确匹配,试图降低仓储成本并节省开支,然而对需求的突变极为脆弱。一旦COVID-19导致制造业停摆,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供应链断裂问题。需求激增的情况下,无法跟上生产的工厂积压严重,这又进一步影响了全球航运。
美国的洛杉矶港成为亚洲进口的主要枢纽,但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无法及时清理船只,供应链危机更加恶化。
到2021年中期,美国主要港口面临前所未有的进口货物量。由于工作人员不足,厂区受到过度挤压,重新处理这些货物所需的时间意外延长。许多的集装箱船在港口外面等候了数天甚至数周,内陆的铁路和卡车运输业也因货运量增加而遇到困难。疫情初期,美国卡车行业就面临驾驶员短缺的问题,加重了整个供应链的负担。
尽管全球有足够的集装箱应对需求,但因为货物滞留或在供应链中错位,集装箱却进入了短缺的状态。
随着大型美国零售商为假日季节的提前准备,租用货柜船以应对骤增的需求。美国交通部长表示预计供应链的危机将「无疑」延续到2022年。在2021年11月,有报导指出,中国部长呼吁国民为冬季储备食物。
根据Adobe Digital Insights的一份报告,2021年10月的线上消费者面临超过20亿次缺货消息,这是2020年同一时期的两倍。
在这些挑战中,美国的某些产品出现了显著短缺现象,包括电子产品、珠宝、服装及家居用品等。全球经济在疫情影响下缓慢复苏,同时中国的出口却急剧上升,迅速增加了生产。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在2021年增至3355亿美元,说明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更加凸显。
供应链危机是2022年美国婴儿配方奶粉短缺和卫生用品短缺的主要原因。
报导指出,在2022年12月,全球商用飞机的需求远超于供应,导致航空制造业出现排队现象,波音与空客则已经售罄其热门型号至2029年。
即使到了2022年,主要汽车制造商和电子产品制造商的首席执行官都预测,半导体芯片的短缺仍然会持续到上半年。没有任何希望回归到COVID-19大流行前的供应链模式,许多国家正遭遇不同层级的产品短缺,更加不利于全球贸易格局。
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影响深远,两国合计享有全球小麦贸易超过25%的份额,无形中助长了新的供应危机。
许多面临挑战的地区特别受损,这些区域的民主或人权问题也对其供应链造成影响。未来,面对这些挑战,供应链将如何重组以应对变化的全球需求和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