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COVID-19大流行的后果以及随后的2022年俄乌入侵,让全球供应链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工厂停工、员工病假以及航运延迟,使全球出现了商品短缺,并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自疫情初期以来,许多公司都面临着原料短缺的挑战,尤其是汽车和电子产品行业的芯片短缺。
随着2021年假日季节的到来,北美的消费支出大幅增加,结合Omicron变种病毒的扩散,原本已经紧张的供应链情况变得更加严峻。供应链危机带来的长期影响,对食物安全问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OVID-19疫情在2020年爆发初期,迫使全球供应链暂停运作,因为各大制造商必须等到安全措施全面落实后才能恢复运作。虽然企业对2021年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但全球贸易仍然以较低的运行能力进行,且未能完全复苏。
许多经济学家指出,精益生产理念的广泛采用,成为此次供应链中断的一个主要原因。
例如,越南是美国服装的重要供应国。在疫情期间,越南在2020年实行了严格的封锁,但在2021年疫情爆发后,许多制造商再次被迫关闭,部分原因是员工的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越南政府要求高风险地区的工人必须在厂房内生活,以维持生产的运作。
在2021年中,随着进口货运量的激增,美国的主要港口面临了历史性的大宗货物滞留。港口的终端人员无法及时处理这些货物,导致大量的货船在港外滞留了数天或数周。
在货物运输方面,物流企业被迫寻求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实现高效率的运输。
随着货运需求的不断上升,内陆的铁路和卡车运输也难以承受额外的负荷,加上劳动力的短缺,进一步加深了危机。美国的卡车运输行业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经面临司机短缺的问题。
大型美国零售商在2021年假期来临之前,开始包租货柜船,为假期的高需求做准备。根据Adobe Digital Insights在2021年11月的报告,线上购物者在同月遇到的缺货信息数量超过20亿条,这一比例比2020年同月翻了一番。
在美国,电子产品、珠宝、服装、宠物用品及家居园艺等产品的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世界经济在过去几年中陷入困境,中国的出口贸易却在快速增长。根据报导,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在2021年达到3355亿美元。
展望未来,主要的汽车制造商和电子产品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均表示,半导体芯片的短缺将在2022年上半年持续。各国在供应链问题上的持续损失,对于民主受挑战或人权问题严重的地区影响尤为明显。
面对这些挑战,回归到疫情前的供应链状态似乎在2022年并不现实。
此外,俄乌冲突也给全球产品供应带来了巨大影响,这将进一步改变全球经济和贸易的格局。全球供应链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是日益上升的通胀率,这一切似乎都在不断改变着国际贸易的脉动。而当各方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不妨思考:未来的供应链将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