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港口会变成“货物停摆”的代名词?

全球供应链在2021年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根源可追溯至COVID-19疫情的爆发及随后的乌克兰战争,这些事件使货物运输效率急剧下降,并导致全球物资短缺。随着美国在假季的购物需求急遽上升,港口周边的问题愈发显现,交通瘫痪让美国的大型港口成为“货物停摆”的代名词。

在疫情期间,工人因病缺席及政府限制导致港口人手严重不足。

自2020年初起,COVID-19疫情使全球供应链陷入停滞,制造商在疫情初期暂时停工以确保安全,然而即使在疫苗接种率提升后,全球贸易依旧无法全面恢复。随着疫情持续,尤其是Delta变种病毒的扩散及发展中国家疫苗取得困难,生产复苏更是雪上加霜。

供应链问题的核心之一是“精实制造”概念的实施,这一方法依赖于产品原料输入与成品输出之间的精确匹配,以最小化仓储成本。然而,这一模式却对需求波动极度敏感,缺乏灵活性。随着疫情导致的市场需求激增,许多采用精实制造的公司无法应对导致的需求回升,最终形成庞大的货物积压。

当需求骤升时,这些生产设施却无法跟上需求,导致了巨大积压。

到了2021年中期,美国的主要港口如洛杉矶港开始接收历史性的大量入境货物,港口的作业人手却捉襟见肘,货柜船在港外滞留天数逐渐加长,这种情况进一步影响了铁路和卡车运输。美国卡车行业在疫情前就已面临司机短缺的问题,这场供应链危机使得情况变得更加恶化。

尽管全球有足够的货柜来支援运输,但因为在运输过程中错放或隐失,货柜短缺的现象依然严重。

美国大型零售商在2021年初便提前租用货柜船以应对假期的需求高峰。然而在假日季节的购物需求日益增加下,运输公司的效率却仍未有改善的迹象。根据报导,尤其在2021年10月,网购消费者遭遇超过20亿条缺货信息,比2020年同期翻番,显示出供应链的深层隐患。

这场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深化了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2021年,中美贸易差额增至3355亿美元。中国的出口在全球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增长,生产迅速扩张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全球需求。然而,这也导致了美国的婴儿奶粉、卫生棉及药品等多项商品出现短缺情况。

展望未来,企业高层预测半导体芯片短缺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上半年,特别是在汽车和电子领域。根据报导,印度因为芯片不足其轻型汽车的销量下降约20%,而受到影响的地区不仅限于美国,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难逃一劫。

全球供应链的中断,特别对民主与人权挑战重重的地区,将造成经济不平等的加剧。

此外,俄乌战争的影响也让全球供应链面临重大考验,特别是在农产品及原材料的出口方面。随着全球通胀的上升,许多国家在应对供应链危机中面临政策的修正与挑战。全球通胀率预测在2021年达到4%至5%,如今却已经超出预期,最高达到8%。

在这场漩涡中,美国的港口不断成为“货物停摆”的象征,究竟这一现象反映了全球经济体系的什么问题?

Trending Knowledge

越南封锁对全球制造业的震撼影响:你知道吗?
在2021年,COVID-19大流行的后果以及随后的2022年俄乌入侵,让全球供应链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工厂停工、员工病假以及航运延迟,使全球出现了商品短缺,并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blockquote> 自疫情初期以来,许多公司都面临着原料短缺的挑战,尤其是汽车和电子产品行业的芯片短缺。 </blockquote> 随着2021年假日季节的到来,北美的消费支出大幅增加
nan
在探索心灵的奥秘时,5-羟色胺2A受体(5-HT2A)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这一受体不仅在神经科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也与几种迷幻药的效应密切相关。许多科学家试图解开其引发幻觉和情感变化的机制,以了解人类意识的多样性与深度。 <blockquote> 5-HT2A受体是5-HT2受体的亚型,属于血清素受体家族,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R)。 </blockquote> 5-HT2A受体的功能与
从芯片短缺到食品危机:2022年的供应链大挑战有哪些?
2021年,随着COVID-19大流行及随后的俄乌冲突,全球供应链遭遇严重挑战。这导致全球供应趋缓,出现商品短缺,并影响消费模式。由于工人因COVID-19生病,以及因政策和限制使得人力资源供应严重不足,造成经济放缓。在货运方面,因人手短缺,货物滞留在港口。全球芯片短缺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危机,特别是在汽车和电子产品领域。 <blockquote> 2021年圣诞节和假日季节的消费支出增
全球供应链大混乱!COVID-19如何改变我们的购物习惯?
自2020年底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全球供应链遭受重创,不仅造成了商品短缺,也显著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随着疫情的持续影响,尤其是在2021年,各国的货运和经济活动受到巨大的阻碍,直至今天,这场危机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blockquote> 世界各地的供应链回复缓慢,疫情、疫苗接种不均以及地缘政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