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剥离(Aortic Dissection, AD)是一种潜在致命的状况,当主动脉内膜受损时,血液会在主动脉壁的不同层之间流动,导致内层撕裂。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伴随着剧烈的胸部或背部疼痛,痛感常被形容为「撕裂」感。除了剧痛,患者还可能经历呕吐、出汗和头昏等症状。然而,主动脉剥离最让人担忧的部分是其对全身各器官的影响。
主动脉剥离能迅速导致心脏血流不足或主动脉完全破裂,最终导致死亡。
主动脉剥离的成因主要与高血压以及多种结缔组织疾病(如马凡综合症和艾勒斯-丹洛斯综合症)有关。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先天性二尖主动脉、心脏手术史、外伤、吸烟以及某些药物,包括可卡因的使用等。根据资料,主动脉剥离的发生率约为每年每十万人中三例。据估计,诊断年龄通常为63岁,约10%的案例发生在40岁以下。
大约96%的主动脉剥离患者在发作时会感受到剧烈的疼痛。疼痛多数集中在胸部,并可能慢慢向其他部位扩散。发生在胸部前面的疼痛通常与升主动脉的剥离有关,而下背部疼痛则常涉及下降主动脉。值得注意的是,疼痛的不同表现可能直接与剥离的位置有关。
如果疼痛剧烈且伴随着呼吸急促,这可能预示着心脏周围积血。
主动脉剥离的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可能导致其他器官的损害。如果供应中央神经系统的动脉受到影响,会引起中风或四肢缺血。如果剥离涉及腹部主动脉,约5-8%的情况会影响肾动脉,并且有约3%的情况会导致肠道缺血。
因为主动脉剥离的症状变化多端,诊断有时会困难。专业医生通常会透过影像学检查来确诊,包括CT扫描、MRI或超声波检查。对于主动脉剥离的分类,主要分为斯坦福分类A型和B型,这主要取决于剥离是否涉及升主动脉。
诊断手段的选择依赖于患者的病情稳定性和影像技术的可及性。
就治疗而言,升主动脉的剥离通常需手术,而下降主动脉的剥离则多以药物方式控制血压为主,除非出现并发症需要手术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和戒烟是预防主动脉剥离的关键措施。主动脉剥离外科手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仍然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斯坦福A型剥离的患者在三天内死亡的比例高达50%,而B型剥离在一个月内的死亡率约为10%。这一数据令人震惊,也凸显了主动脉剥离的紧急性和其对生命的威胁。此外,疏忽对血压、历史病史以及潜在风险因素进行监控将可能使患者面临更高的风险。
在对主动脉剥离的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许多不必要的死亡。
最初的主动脉剥离案例记载于176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疾病的医疗认识和治疗手段也不断发展。今日对于主动脉剥离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有了更为明确的标准和程序,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挽救患者的生命。
这一惊险的病症提醒着我们:是否所有的高风险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