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如何定义系统:你的信号是否合规?

在1970年代末,J. C. Willems 提出了行为方法的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这一方法是为了解决经典方法中存在的不一致性。这些经典方法依赖于状态空间、传递函数和卷积表示等概念。而Willems的行为方法旨在建立一个尊重基础物理的系统分析和控制的通用框架。这一方法的主要对象是行为,即系统兼容的所有信号的集合。

在行为设定中,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行为——与系统法律相容的信号的集合。

行为方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对输入和输出变量不设置优先顺序。这也意味着我们在分析系统的信号时,无论是哪些信号都是系统行为的重要部分。这一方法不仅为系统理论和控制提供了严谨的基础,还统一了现有的方法,并引入了针对 nD 系统的可控性、新的控制结果以及系统识别的新框架。

动态系统作为信号集合

在行为的方法中,动态系统可表示为一个三元组 Σ = (T, W, B),其中:

  • T 表示时间集,这是系统演变的时间实例集合。
  • W 是信号空间,这是系统变量值的取值范围。
  • B 是行为,即与系统法律相容的信号集合。

这种模型的关键在于,当然信号在建立之前都可能被视为合法的,但在建模之后,只有那些在集合B 内的信号才能作为合法的系统行为。

w ∈ B,则w 是系统的一个轨迹;如果w ∉ B,则系统法律禁止该轨迹的存在。

线性时间不变微分系统

系统的特性在于其行为。系统Σ = (T, W, B) 被称为“线性”,如果W 是向量空间且BW ^T 的线性子空间;被称为“时间不变”,如果时间集由实数或自然数组成,且对于所有t ∈ Tσ^tB ⊆ B,这里σ^t 表示t 的位移。

“线性时间不变微分系统”是一种动态系统Σ = (R, R^q, B),其行为B 是一组常数系数线性常微分方程的解集。

行为的定义为 B={w ∈ C∞(R, R^q) | R( d/dt )w(t) = 0, ∀ t ∈ R}

这种类型的表示被称为对应动态系统的“核表示”。有很多其他有用的表达方式,例如传递函数、状态空间和卷积等。

潜在变量的可观察性

行为方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是否可以基于已观察到的变量 w2 和一个模型推导出另一个量 w1。如果能够推导出 w1,则 w2 被称为可观察的。在数学建模中,潜在变量通常被称为待推导的变量,而观察变量则被称为显示变量。

这样的系统被称为可观察(潜在变量)系统。

行为方法的提出为系统理论的深入分析提供了新的切入点,这不仅是理论上的探索,实际应用中如何搭建这些系统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否建立更强大的模型,让这些行为不仅是理论,还能在各种领域中实现应用呢?

Trending Knowledge

输入与输出:行为方法如何改写传统观念?
在系统理论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新的思潮诞生,挑战传统的观念。行为方法便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当代观点,尤其是在1970年代末的系统与控制理论发展中,它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于动态系统的认知。 <blockquote> 行为方法着重于系统的“行为”——即所有与系统兼容的信号集合,这一点与传统方法强调状态空间和转移函数等概念有所不同。 </blockquote>
连续与离散系统的区别:你了解它们的核心吗?
在控制系统和系统理论的领域中,「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分类对于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些系统之间的核心差异并不总是一眼看穿。本文将探讨这两种系统的特性和应用,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基本原则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 连续系统概述 连续系统是指在任意时间点上都能够获得系统状态的系统。简单来说,这类系统的信号是连续的,并在一段时间内任何一个时刻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奥秘:如何解开这些微分方程的难题?
自1970年代末期以来,J. C. Willems 开创的行为主义方法为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带来了一种崭新的视角。该方法旨在解决经典方法中的一些不一致之处,尤其是在状态空间、传递函数和卷积表示方面的问题。 <blockquote> 行为主义方法的核心在于“行为”——即与系统相容的所有信号的集合。 </blockquote> 这一方法不将输入和输出变数划分为优先级,因此为系统分析和控制提供了一个更
行为系统理论的起源:为何1970年代的创新如此重要?
在1970年代,行为系统理论的兴起标志着控制论与系统理论领域的一次革命。这个理论的发展是由J.C. Willems主导的,他试图解决传统方法中的不一致性,并提供一个更为一致的框架来分析和控制系统。这一时期的创新不仅为数学与物理的结合搭建了桥梁,也确立了行为在系统分析中的核心地位。 <blockquote> 行为系统理论的关键在于“行为”这一概念,这是所有与系统相容的信号的集合。 </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