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斑块,也称为脉络膜痣,是一种眼部肿瘤,属于脉络膜肿瘤的良性黑色素细胞肿瘤。这种眼部肿瘤的特征是发现于眼睛的前部或后部,呈现蓝色或绿灰色的色素性病变。虽然大多数脉络膜痣是无症状的,但若它们持续存在,或显示出增长的迹象,则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即脉络膜黑色素瘤。这使得辨别良性和恶性肿瘤变得至关重要。
在美国40岁以上的成人中,脉络膜痣的患病率为4.7%。对于不同的种族,研究显示,白人的患病率为4.1%,而华人仅为0.4%,黑人为0.7%,西班牙裔则为1.2%。这些差异引发了对不同种族间基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深入探讨。
脉络膜痣的位置会影响患者的症状,当痣位于视网膜中心下方时,可能会引起视力模糊,甚至视网膜脱落。
此外,若脉络膜痣时间久了,其周围可能会产生黄白色斑点,这是因为视网膜废物无法被清除所致。
目前,脉络膜痣的具体成因仍不明朗,这让医学界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脉络膜痣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光晕脉络膜痣、巨大脉络膜痣及伴随宿藏物的脉络膜痣。特别的是,光晕脉络膜痣周围环绕着黄色光晕,这被认为是相对低风险的特征。
研究表明,脉络膜痣转变为恶性黑色素瘤的几率大约是9000分之一。
不过,一旦观察到肿瘤直径大于2mm或伴随视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检查。
脉络膜痣通常在常规眼部检查中被发现。即使它们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治疗,眼科医生仍建议40岁以上的成人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
有关脉络膜痣与其转变为黑色素瘤的研究仍在持续,科学家们对其致病机制的了解依然有限,这使得人们不禁思考,未来是否还会有新的治疗方法出现,让患者有更多的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