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造口术(Cholecystostomy),一项重要的医疗程序,旨在透过经皮或内视镜的方法排空胆囊。这一手术历史悠久,最早由美国外科医生约翰·斯图尔特·博布斯(John Stough Bobbs)于1867年进行。胆囊造口术在当今临床中仍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面对急性胆囊炎或者其他胆囊疾病的病例上。当患者因健康状况不佳而无法忍受胆囊切除手术时,胆囊造口术则成为了一项关键的救援措施。
胆囊造口术主要适用于那些因为临床不稳定、无法耐受麻醉或具有高手术风险的患者。
以下是一些进行胆囊造口术的适应症:
胆囊造口术的禁忌症包括凝血功能障碍、肠道内容物在皮肤与胆囊之间的介入、胆道腹膜炎及腹水等。
经皮胆囊造口术通常在镇静下进行,并在超声波或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引导下进行。这一手术方法有三个主要考虑因素:
在手术开始前,医生会全面评估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合手术。术前会用消毒剂清洁手术部位并进行局部麻醉,随后在右上腹部做小切口,进行胆囊造口。
「塞尔丁格技术和 trocar 技术是进行胆囊造口的两种主要方法。」
塞尔丁格技术使用导管和逐步扩大型的针头进行胆囊造口,能降低穿刺风险;而 trocar 技术则是透过插入一个八法国的引流管。这两种方法各有其利弊,但都旨在安全有效地进行胆囊排流。
虽然胆囊造口术相对安全,但仍有约10%的患者会出现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以是小型的,如导管脱位、阻塞或胆漏,还有可能出现一些重大并发症,如败血症、大出血、气胸和肠道损伤等。
除了经皮胆囊造口术外,内视镜胆囊造口术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技术:内视镜逆行胆管胰管造影(ERCP)和内视镜超声引导下胆囊排空(EUS-GBD)。这些技术适用于不适合手术胆囊切除的患者。
通过ERCP检查进行内视镜胆囊排空的操作,在引流过程中可安装塑料支架。此方法的不利之处在于可能导致胰腺炎及较低的成功率。
EUS-GBD烧灼穿刺进入胆囊,并安装一个金属支架以进行内部引流。这是一个成功率较高的手术选择,尽管仍需注意由食物或胃内容物引起的支架阻塞的潜在风险。
胆囊造口术作为危急时刻的救援手段,为许多高风险患者提供了一条生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程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随之提升。然而,在何种情况下需要采取此类措施,仍旧值得我们深思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