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寄宿学校系统是针对原住民的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教育体系。这些学校由加拿大政府的印第安事务部资金支持并由各个基督教教会管理,目的是使原住民儿童脱离本土文化及宗教的影响,以便同化成主流的欧洲-加拿大文化。
寄宿学校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876年《印地安法》的通过,该法案规定原住民的教育必须由联邦政府负责。强制入学的政策始于1894年,许多学校位于远离原住民社区的地方,以限制家庭接触。根据统计,到1930年代,大约30%的原住民儿童在寄宿学校就读。
这些学校的存在,不仅剥夺了原住民儿童的家庭联系,还对他们的身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系统持续了超过一个世纪,造成了惨痛的伤害。原住民儿童被迫与家庭和文化分离,并遭遇了身心上的虐待、营养不良及疾病。许多学生面临被强迫同化的困境,使他们在原住民社区和主流社会中都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根据不完整的纪录,与学校相关的死亡人数仍然无法确定,估计从3200人到超过30000人,而主要死因是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学校遭到了政治家和教会的道歉,而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则旨在揭露有关寄宿学校的真相,2015年的报告称之为文化灭绝。
「对于原住民的这种虐待行为,不应被忘记,更不应被合理化。」
上述问题凸显了政府和教会之间的联手。政府透过政策制定,加强了寄宿学校的运作,而教会则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对教育的掌控,协助政府推行同化政策。这种联手行动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当时的白人殖民者相信他们肩负着文明原住民的使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思想导致了大规模的文化消失和身份认同的崩溃。即便在今日,依旧可以看到这种影响在原住民社区中的延续,许多人仍在努力修复这段历史所造成的创伤。
「这是一个关于身份、文化和生存的故事,无论是对于原住民,还是对于整个社会。」
虽然在2008年及随后的岁月中,许多政治家和宗教团体为其角色道歉,承认这些学校对于原住民造成的创伤,但这并未消除深层的社会问题。今天,许多原住民社区仍面临着精神创伤后的应对、物质匮乏及人际关系的断裂。
在2022年,教皇承认寄宿学校系统属于种族灭绝,而国会也呼吁应承认这一点作为文化灭绝的一部分。这些举措虽然重要,但如何真正修复这段历史所带来的伤害,仍然是一个时至今日的难题。
政府和教会的这种联系究竟能否被完全解开,寄宿学校的历史会否成为我们未来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