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的历史中,原住民寄宿学校系统是一个深具争议的课题。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这一系统涉及超过150,000名原住民孩子,这些孩子被迫离开家庭和文化,被送往寄宿学校接受所谓的“同化”教育。这些学校的初衷是与当时的主流文化相匹配,但其结果却是对原住民社区造成了深重的伤害。
“这些学校的存在旨在消除原住民文化的影响,并将孩子们转变为符合主流社会标准的人。”
寄宿学校由加拿大政府的印第安事务部资助,实际运营则交给不同的基督教教会。其背后的动机是将原住民孩子与他们自身的文化和宗教隔离,以便使他们融入主流社会。根据历史记载,在1930年代,约有30%的原住民孩子在寄宿学校就读,然而,由于记录不全,关于与学校相关的死亡人数仍然不明,估计介于3,200到超过30,000人之间,主要是因疾病导致的。
这一系统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早于加拿大联邦成立之前的法律,但在1876年印第安法案通过后,该系统开始变得更加活跃。政府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对原住民的同化。寄宿学校通常位于与原住民社区有相当距离的地方,这样安排旨在最小化父母与孩子的接触。
“学校位置偏远,家长访问受到限制,旨在强化同化的努力。”
在这些学校中,孩子们不仅被剥夺了母语的能力,还遭受了身体和性虐待的可能性。学校里普遍存在的恶劣环境,导致学生营养不良和疾病的蔓延。许多孩子在这些学校中接触到的是一套压迫性的教育体系,他们被强迫学习英语或法语,而无法练习自己的文化和信仰。毕业时,他们往往无法融入自己的社区,仍然受到主流社会中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的影响。
这一形式的教育系统不仅造成了即时的心理和生理伤害,还对原住民社区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寄宿学校的生还者在其生活中经历了创伤后应激症、酗酒、物质滥用及自杀等问题,这些现象至今仍困扰着许多社区。
“根据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结论,寄宿学校系统等同于文化大屠杀。”
自2008年以来,加拿大的政治领导人和宗教团体开始认识到寄宿学校系统的历史影响并开始致歉。 2008年6月1日,加拿大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成立,旨在探查这些学校的历史真相。该委员会收集了约7000份生还者的证词,并在2015年发布报告,详细说明寄宿学校所造成的可怕后果。
在教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曾经的寄宿学校不再被视为提供教育的场所,而是逐渐成为揭示真相的运动中,针对过去的不公进行反思的平台。 2022年,教宗法兰西斯在加拿大小心翼翼地再次强调对教会角色的歉意,并确认寄宿学校系统的残酷性已达到“灭绝”的程度。
有关这些寄宿学校的讨论并没有随着道歉而结束,反而在最近几年逐渐增强。加拿大国会于2022年全体通过了一项动议,呼吁联邦政府承认寄宿学校系统的毁灭性影响和其种族灭绝的本质。
“从历史中学习,并寻求和解的道路,是我们面对未来的重要一课。”
随着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受伤的历史,与原住民的和解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思考,如何才能真正促进这些社区的复苏与和解,并在未来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