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加拿大的印第安寄宿学校系统引起了广泛的批评与谴责。这个系统原本意在教育印第安儿童,但却成为文化灭绝的象征。该系统的建立目的是为了同化印第安人,剥夺他们的文化和语言,使其融入主流的欧洲-加拿大社会。
在整个系统超过百年的存在中,约有150,000名儿童被送入寄宿学校。这些学校的设立最初是为了辟隙,使得印第安儿童与他们的文化和信仰隔绝。
根据历史记载,各种基督教教会管理并资助这些寄宿学校,虽然该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之前的法律。 1876年《印第安法》的通过,加速了这一悲剧的进展。在约翰·A·麦克唐纳总理的带领下,加拿大政府采纳了来自美国的寄宿学校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对印第安文化的排斥。
印第安专员海特·里德曾主张,学校应设置在离印第安社区较远的地区,以减少家庭探视,这进一步削弱了文化的传承。
在这些学校里,印第安儿童经常面临语言和信仰的禁止,很多孩子因而被迫忘记自己的母语和文化。除了语言上的隔离,许多孩子还遭受身体和性虐待,学楼的恶劣条件导致营养不良和疾病的蔓延,甚至死亡。
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报告已经确认,寄宿学校系统的存在构成了文化灭绝,并且这一结论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原住民社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制度对印第安人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导致创伤后压力症候群、酗酒、药物滥用、自杀及代际创伤的普遍存在。根据估算,寄宿学校造成的社会问题一直延续至今,给印第安社区留下了深深的伤疤。
2008年,加拿大的政界和宗教界开始认识到这一严重的历史问题,并对其各自在寄宿学校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道歉。随后成立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搜集了约7000名幸存者的证词,以揭示这段黑暗历史。
在2015年,这个委员会的报告再次重申了寄宿学校作为文化灭绝的名义,也引发了更大范围的追讨与认识。在2022年,教宗再次为天主教会对此事件的角色道歉,并承认其实质为毁灭性的行为。这不仅是对印第安社区的回应,也是对整个国家的良知的提醒。
加拿大众议院一致通过一项动议,呼吁联邦政府承认寄宿学校体系为文化灭绝,这一决议再次突显了这一历史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然而,掘凿和揭示这一历史的工作并未就此结束。自2021年以来,对于已知的旧寄宿学校地点的调查,已经发现了上千个可能的无标记坟墓,却尚未有任何遗骸被挖掘出来。这使得这一话题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了曾经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家庭与社区的情感记忆。
这段历史不只影响了曾经接受寄宿教育的个人在生活中的适应,也影响了整个文化的延续与演变。人们不禁思考,在面对如此深刻的历史伤痕时,加拿大应如何从中学习,并共同努力创建一个包容和尊重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