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法的领域中,目击者证词被视为一种直接的证据。然而,根据无辜计画的报告,目击者错误识别是全国范围内造成错误定罪的首要原因。这不仅突显了目击者证词的脆弱性,也揭示了法律系统在这方面的挑战。在很多情况下,目击者的记忆与真相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甚至惊动了认知科学界的研究。
目击者的记忆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使得他们的证词可能不可靠。
无辜计画已经帮助214名因目击证词而错误定罪的男性洗清冤屈。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案例是珍妮佛·汤普森的故事。 1984年,在北卡罗来纳州,汤普森遭到攻击。在面对这种恐怖的情境下,她努力记住攻击者的样子。然而,最终DNA的检测却揭示,汤普森所识别的是真正无辜的人。
汤普森因自己的错误证词造成了无辜者的牢狱之灾,这一事件提醒我们,目击者记忆的可靠性值得质疑。
目击者错误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分为「系统变量」和「估算变量」。前者是指警察在搜集证据过程中的程序性因素,后者则是与观者的情境有关的特征。
在警察进行的识别程序中,许多因素可能会影响识别的准确性。例如,当警方展示的照片中不包括真正的嫌疑犯时,目击者可能会依赖「相对判断」来选择看起来最像的那个人。这类程序的适当管理可以显著提高证据的可信度。
在设计警察调查程序时,应遵循最佳实践,例如确保嫌疑犯与无辜者的区分清晰,以及采用盲测方式进行识别。
与目击者自身的情绪状态和观察场景有关的因素也会影响识别的准确性。例如,当目击者面临高压情况时,对事件的回忆往往不可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跨种族识别的准确性显著下降,即使是有照面历史的情况下,识别的成功率仍然是个问题。
压力、不安和种族差异等外部因素会显著影响目击者的记忆精度,这值得在法律系统中引起重视。
在美国,司法系统逐渐意识到目击者证词的脆弱性。美国最高法院历来强调目击证词的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检讨。对于目击者的信心表达,法律上仍然存在挑战,因为目击者的后续证言经常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案件的公正性。
法律系统需要采取更严谨的方法,以提高目击者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除了增进对目击者心理机制的理解,对于改进警察识别程序的探索仍在进行中。当社会大众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增加时,法律界也必须适应这些变化,确保正义被更好地实现。最终,我们是否能够真正信任目击者的证词来判断一个人的无罪或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