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甲状腺癌中,滤泡癌占约15%,最常见于50岁以上的女性。这种癌症的生物标记物之一是甲状腺球蛋白(Tg),可用于确定分化良好的滤泡甲状腺癌的存在。甲状腺的滤泡细胞负责产生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然而,这类癌症的诊断及治疗挑战重重,使得研究其病因及基因变异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约一半的滤泡甲状腺癌具有Ras亚家族的突变,尤其是HRAS、NRAS和KRAS的变异。
此外,还观察到MINPP1的突变以及促成Cowden综合症的PTEN基因的胚系突变,其中滤泡甲状腺癌是其特征之一。特别的是,滤泡甲状腺癌中还常见到一种称为PAX8-PPARγ1的基因融合,这是一种特定于此类癌症的染色体易位,约三分之一的滤泡癌有此变异。
PAX8基因在甲状腺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而PPARγ1则支持细胞的终末分化。这类癌症患者的治疗中,可能会使用pioglitazone这种药物,其能够增强PPARγ活性以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值得注意的是,滤泡甲状腺癌似乎是通过两条几乎不重叠的分子途径产生的:一是RAS突变,另一则是PAX8-PPARγ1融合。
Hurthle细胞甲状腺癌通常被视为滤泡细胞癌的变异型,这类癌症更可能是双侧和多发性的,且具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与滤泡癌相似,对于非侵袭性疾病,常见的手术选择是单侧半甲状腺切除,而对于侵袭性疾病则进行全甲状腺切除术。
在细针抽吸细胞学(FNAC)中,正确诊断滤泡肿瘤相当困难,因为其与其他类似病变的细胞特征极为相似。
在细胞学上,无法区分滤泡腺瘤与滤泡癌,因而若FNAC怀疑存在滤泡肿瘤则必须进行甲状腺叶切除以确定组织病理学诊断。
确诊滤泡癌的关键特征包括肿瘤细胞的囊壁侵袭和血管侵袭,但囊壁侵袭的具体特征必须小心评估,以区分因FNA穿透导致的虚假变化。
目前的治疗方式通常是手术,并随后进行放射性碘治疗。若细胞学检测发现滤泡细胞,常见的初始治疗手段为半甲状腺切除,以便于在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区分滤泡腺瘤与滤泡癌。当确认癌症后,可能会进一步进行全甲状腺切除及术后放射性碘消融治疗。
部分研究显示,Tg测试结合颈部超声检查对于疾病复发的检查效果,较使用放射性碘的全身扫描更为有效。然而,在美国,当前的规范仍然要求在依赖Tg测试加颈部超声之前,需进行若干次的全身扫描。
滤泡甲状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为91%,十年生存率为85%。
根据肿瘤的分期,滤泡甲状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在第一和第二期均达到100%,第三期为71%,而第四期仅有50%。与其他类型的滤泡细胞来源甲状腺癌相比,骨转移常见于滤泡癌,最新的研究显示其骨转移率高达34%。
绝大多数这些资讯揭示了滤泡甲状腺癌的复杂性与挑战,临床上如何更有效地诊断及治疗这一癌症,仍是医学界努力探讨的课题。随着基因突变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治疗方案是否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