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CKD)是一种长期的肾功能减退疾病,通常在数月至数年之间循序渐进,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小腿肿胀、疲倦、呕吐、食欲减退及混乱等一系列不适感。 CKD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不仅影响肾脏的荷尔蒙功能,还可能引起高血压、骨病及贫血等问题。
根据国际研究,慢性肾病在2016年影响了全球7.53亿人,并且导致了120万人死亡。
慢性肾病的风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家族病史,这些都有可能使患者的肾脏功能下降。虽然许多人在病程初期未感觉到异常,但对于已经有慢性疾病负担的人来说,这种风险却是潜藏的而低估的。
在CKD的初期,病人可能感受不到任何明显的症状。通过常规的筛检,医生通常会注意到血液中肌酸酐的增高或尿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异常,这可能是肾脏功能减弱的早期征兆。
一旦肾功能降低,更多的不适症状就可能浮现,比如血压上升,增加心脏病的风险,并且跟CKD有关的毒素也会在体内的累积导致病症恶化。
慢性肾病患者面临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是由于肾脏的功能恶化进一步影响了整体健康状况。除了生理上的影响,CKD至今还有许多未受到重视的心理及社交层面问题,比如性功能障碍以及认知能力的下降。
目前已知的慢性肾病主要由糖尿病、高血压及各型肾小球炎所引起。在某些案例中,病因仍未明确,这被称为特发性CKD。正因如此,了解我们的健康状态,尤其是关于这些常见病症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慢性肾病的诊断通常需要透过病史、体检及相关检测,包括尿检及血液生化分析。透过这些检测,医生能够辨别患者是否有CKD,并且及早介入以减缓病自的发展。定期筛检,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及家族病史者,均应纳入筛检名单,因为这些人群的CKD风险更高。
尽管目前并没有根治慢性肾病的方法,透过有效的病症管理,患者仍可延缓病情恶化。饮食调整是最基本的措施之一,例如低钠饮食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减轻肾脏负担。而针对不同病因所导致的并发症,医生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研究表明,使用ACE抑制剂和ARB类药物能有效减缓慢性肾病的进展,这些药物对心脏也有保护作用,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管理CKD的重要方面,包括保持适度的体重、定期运动以及控制盐分摄入等,这些都有助于改善整体的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肾病是一个潜在的健康威胁,且由于其早期可能不明显,许多人往往未能及时发现自身的风险。定期筛检和早期干预是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策略。你是否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及早重视这个可能影响生活品质的病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