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生物学的领域中,过氧化物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s)是一组核受体蛋白,主要作为转录因子来调控基因的表达。这些受体在细胞分化、发育以及代谢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与高等生物的肿瘤发生过程有关。
目前已经识别出三种类型的PPAR:
这些与纤维素药物有药理关系的因子于1980年代初被发现。 1992年,在Xenopus frogs中首次确认PPAR是促进细胞中过氧化物增殖的受体。 1990年,科学家在寻找一组被称为过氧化物增殖剂的分子目标时发现了第一个PPAR(PPARα)。
PPARs在生物学中的多样性角色的揭晓促使将相关的药剂称为PPAR配体。
所有PPAR均与视黄醇X受体(RXR)形成异二聚体,并结合到目标基因的特定DNA区域上。这些DNA序列称为PPREs(过氧化物增殖激素反应元件)。 PPAR的内源性配体包括游离脂肪酸、类花生酸、维生素B3等。
有研究指出,PPARγ的激活与癌症发生和增长有关。例如,PPARγ的激动剂RS5444可能抑制未分化甲状腺癌的增长。
三种主要PPAR的基因分别位于:
PPARγ 的功能性突变Pro12Ala与降低胰岛素抗性风险相关。
PPAR像其他核受体一样,具有模块化结构,包括以下功能区域:
PPARα 和 PPARγ 是许多药物的分子靶点。例如,降脂药物与PPARα结合,抗糖尿病的噻唑烷二酮则是激活PPARγ的例子。
除了合成化学品外,还有其他天然化合物能够激活或抑制PPARγ。
尽管PPARs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潜在的治疗方案,但这些受体在癌症等疾病中的具体角色仍需进一步探索。理解PPARγ在肿瘤发生中的具体功能,可能为治疗策略开辟新的途径。
在未来的研究中,PPAR的调控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待解的疑问,这是否会促使更多的潜在治疗方法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