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检查是一项通过骨髓活检(通常称为穿刺活检)和骨髓抽吸获取骨髓样本的病理分析程序。这项检查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包括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贫血及全血细胞减少症。骨髓是制造血液细胞的场所,这些细胞包括血小板、红血球和白血球。虽然通过抽血检查可获取大量资讯,但有时需要直接检查血液来源的骨髓,以获得对造血过程的更深入了解;这就是骨髓抽吸和活检的用途。
骨髓检查不仅是业界的关键,是对人体内部运作的探索,也是患者健康状况的指标。
骨髓样本的获取通常包括抽吸和穿刺活检两个过程。有时,骨髓检查会同时进行抽吸和活检。抽吸可以获取半液体的骨髓样本,经病理学家使用光学显微镜检查,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染色体分析或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分析。常常还会进行穿刺活检,以获取一段窄且圆柱状的固体骨髓,这段固体样本的直径约为2毫米,长度约为2厘米(80微升),通过显微镜(有时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查细胞性质及浸润情况。抽吸过程通常使用20毫升的注射器,能够获得约300微升的骨髓样本。建议所获取的体积不应超过300微升,因为过多的样本可能会排列周围血液而影响检查结果。
骨髓抽吸和穿刺活检通常在髋骨的后方(即后髂脊)进行,也可以在胸骨上抽取样本。对于胸骨抽吸,患者需仰卧,肩部下放枕头以抬高胸部。由于胸骨穿刺活检有损伤血管、肺部或心脏的风险,因此应该避免在此位置进行。对于2岁以下的儿童,髋部的胫骨部位也可用于骨髓抽吸,并且脊髓在进行腰穿时,也常在L3-L4脊椎的位置进行。麻醉在插入针头的部位减少表层疼痛,但由于骨髓的悸动,患者可能仍然感到阵阵的痛感。不同患者的疼痛报告各异,部分患者可能在某些预期点上不感受到疼痛。
骨髓活检可以在医疗提供者的办公室或医院进行。这个程序通常需要病人的知情同意,病人会被要求趴着或侧躺。然后清洁皮肤并注射局部麻醉剂,如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以麻痹该区域。虽然并不常见,但患者有时会事先接受止痛剂和/或抗焦虑药物。通常,会先进行抽吸,操作熟练的临床医师将抽吸针通过皮肤插入直至触及骨骼,然后用扭转的动作推进针头。当针头进入骨髓腔时,会附上注射器并吸取液态骨髓。在抽取时应该轻微地扭转针头以避免血液过多渗入样本中,否则会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接下来,在必要时进行活检,这是使用另一根较大的穿刺针进行的,以获取固体骨髓片。整个过程在准备完成后通常需要10到15分钟。
骨髓检查几乎没有禁忌症。需注意的是,血小板减少症或出血障碍并非禁忌,只要能由熟练的临床师进行。即使在极端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下,骨髓抽吸和活检仍可安全进行。如果髋部上方有皮肤或软组织感染,则应选择其他位点进行骨髓检查。
虽然检查后轻微的疼痛通常会持续12到24小时,但严重并发症则极为罕见。在一项大规模评估中,估计有55,000次骨髓检查中记录了26起严重不良事件(使用0.05%的比例),其中包括一例死亡。 2003年在英国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涵盖了超过19,000次的骨髓检查,其中记录了16起不良事件(占总程序的0.08%),其中流血为最常见的情况。尽管并发症罕见,但在个案中可能是非常严重的情况。
随着骨髓检查的发展,越来越多医疗专业人员对这一程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探寻到的资讯可能对患者健康产生重大影响。这不仅是检查的技术问题,也是医护人员如何更好地运用这种检查的思考。因此,我们不妨思考,未来骨髓检查的应用将如何改变我们对于疾病诊断的理解和对健康管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