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斜视是一种斜视形式,特征为眼睛向外偏离。这样的现象与内斜视相对,通常涉及更为严重的视轴偏斜问题,且患者常常会感受到交叉重影。对许多孩子来说,间歇性外斜视是一种相对常见的情况。而在某些情况下,当视力不良的眼睛出现此状态时,会被称为「感觉性外斜视」。在婴儿的第一年内出现的外斜视被称为「先天性外斜视」,这种情况相较于「基本外斜视」少见,后者通常在几年后才会显露出来。
大脑的三维物体视觉依赖于眼睛的良好对齐。当两只眼睛都恰当地对准同一目标时,视觉部分的大脑将合并来自两只眼睛的两种影像以形成单一图像。
ако有一只眼睛向内、向外、向上或向下偏离,那么大脑会接收到两幅不同的图像,导致无法融合这些图像,进而造成立体感丧失和双眼视力减退。
外斜视的最早迹象通常是眼睛明显地向外偏斜。这个征兆最初可能是间歇性的,当孩子白日做白日梦、身体感到不适或疲累时,可能会更为明显。此外,当孩子看着远处的物体时,偏斜现象也会变得更加明显。用力眯眼或经常揉眼睛同样是外斜视的常见表现。孩子们在表达时可能不会主动提到出现重影,而是可能会闭上一只眼睛来补偿这个问题。
在孩子们中,之所以不会报告重影,主要是因为大脑可能会忽略来自偏斜眼的影像。这种情况被称为“抑制”。
一般来说,随着病况的进展,眼睛在观看近物体时以及远物体时,偏斜的情况会变得更加频繁和持续。如果不予以治疗,眼睛最终可能会持续偏向外侧,导致双眼视力或立体视的丧失。
外斜视的具体成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眼睛的运动由六条肌肉共同控制,四条肌肉负责上下运动,两条则负责左右运动。所有肌肉的协调运作对于大脑能够看见单一图像至关重要。如果其中一条或多条肌肉运作不良,就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斜视。研究显示,有脑部疾病的儿童,如脑性麻痹、唐氏综合症、脑水肿以及脑瘤,罹患斜视的可能性更高。
一项研究发现,外斜视的儿童发展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出三倍。
为了准确诊断外斜视,眼科医生会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眼睛运动的评估及内部眼睛结构的评估。虽然眼镜、遮眼治疗、运动或棱镜可能帮助控制某些儿童的外斜视,手术通常仍然是必要的。常见的外斜视之一是「调节不足」,这种状况对于矫正训练(即视力训练)通常反应良好。
目标是使眼睛一起工作以进行近距离观察,比如阅读。
外斜视手术的基本原理是在眼睛组织上进行小切口,充分到达眼肌之后重新定位以使眼睛能够正常运作。这项手术通常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后恢复通常很快,大多数人能在几天内重新恢复正常活动。术后,患者可能需要戴矫视眼镜,且许多情况下,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手术以保持眼睛的对齐。
在治疗外斜视时,常常会面临手术的风险,并且约35%的人需要至少一次重新手术,因此许多人会首先尝试视力训练,这包括视觉训练的各种运动。尽管美国的健康保险公司通常不保障视力训练,但许多大型保险公司例如艾提那(Aetna)近期开始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提供全额或部分保险理赔。
当外斜视的情况在每一天持续超过一半时间,或频率逐渐上升时,有时手术是建议的治疗方案。此外,如果孩子在阅读或近距离观物时出现显著的外斜视,或者有证据显示双眼失去协同运作的能力,则手术会被建议执行。
外斜视的最佳治疗时机通常是孩子进入学龄之前,因为这样可以使孩子更容易适应,并提高双眼协同工作的机会。
然而,随着任何手术的风险,外斜视手术攸关的风险虽然存在,但此治疗手段的安全性和效果通常是得到认可的。那么,对于外斜视的相关知识与未来的治疗方向,我们是否应该更加深入了解与关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