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NPM)是一种用于运行公共服务组织的管理方法,赢得了世界各地政府机构的关注,尤其是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工业化国家。在1980年代,这一术语由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学者首次提出,旨在使公共服务更具「商业性」,并透过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提高效率。
在新公共管理的框架下,公民被视为「客户」,而公共服务员则被视为公共经理。
NPM的倡导者们尝试使用去中心化的服务交付模型,以赋予当地机构在提供计划或服务时更多的自由度。在某些情况下,利用电子政务的NPM改革则将程序或服务集中到一个中心位置以降低成本。某些政府甚至采用准市场结构,使公共部门必须与私营部门竞争,特别是在英国的医疗保健领域。这些改革的核心主题包括财务控制、价值丰富、提高效率、设置目标及持续的绩效监测。
例如,NPM的某些改革开始使用私营公司提供曾经的公共服务,并让高级管理层退出集体协议,转而引入短期合约和个别奖励计划。这样的做法使公共机构能够参考企业治理模式,采用董事会的形式进行战略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NPM方法被越来越多国家用于改革公共部门及其政策,这些改革的推动者相信这是实现更高效和更有效成果的方法。
新公共管理下的公共经理有着更大的决策自由度,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系列选择,甚至包括完全放弃服务交付系统的权利。
在NPM的运作模式中,公共经理的动机更依赖于激励机制,例如按绩效付费,并且经常设立明确的绩效目标,这些目标会透过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评估。这与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截然不同,后者主要依赖于法规、立法和行政程序来指导决策和政策制定。
新公共管理最早在英国的撒切尔政府主导下进行政策改革,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组织方法、公共开支计画和财务管理。随后的约翰·梅杰政府则在此基础上推进,实施了「下一步」计画、国民公民宪章等多项改革。这一系列的公共管理变革在其他国家也受到启发,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新公共管理潮流。
在1990年代,新公共管理成为了行政改革的「黄金标准」。
最初在英语国家实施的NPM改革激发了全球各地的类似改革,这些改革在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下进行调整,以应对各自独特的挑战。例如,欧洲国家在推行NPM时,德国的改革主要源于对传统官僚体系的不满,而荷兰的改革则是出于财政策略的需求。在非洲,则主要因为官僚腐败和治理功能失调等问题驱动改革。
当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NPM仍然有着较大的推广潜力,与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的能力密切相关。虽然NPM曾经诞生于提高公共部门效率和降低成本的背景下,但各国在具体改革中聚焦的领域却有所不同。
例如,在南非和赞比亚,主要创建了独立的税收机构以促进问责性。
尽管新公共管理在1990年代实现了显著的影响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开始质疑其与公民需求之间的脱节。Patrick Dunleavy等学者认为,随着科技进步,NPM正逐渐被新公共服务和数字时代治理等新方法取代,后者更注重信息化及科技带来的便捷和准确性。
这些新的典范不仅挑战了传统的NPM观念,更强调了公共行政的民主性以及与公民的互动。当代国家是应该继续依赖传统的NPM,还是随着科技民主化进入新的治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