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G15与干扰素的奇妙关系:它如何改变我们对病毒的抵抗力?

干扰素刺激基因15 (ISG15) 是一种重量为17 kDa的分泌蛋白,其存在于人类的ISG15基因中。 ISG15由I型干扰素诱导产生,承担多种功能,既作为细胞外细胞因子,又作为细胞内蛋白质修饰剂。这些功能在不同物种中存在着多样性,涵盖了促进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γ (IFN-II)、与新合成蛋白质进行的泛素样共辖以及对IFN-I反应的负向调节等多种角色。

ISG15的结构

ISG15基因由两个外显子组成,编码出一个17 kDa的多肽。未成熟多肽在其羧基末端被切割,生成一个成熟的15 kDa产品,并以LRLRGG结构结束,这种结构也在泛素中被发现。 ISG15的三级结构也类似于泛素,尽管其序列相似度仅约为30%。这一结构由两个泛素样域及其之间的多肽“铰链”组成。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的ISG15序列变异显著,其同源性低至30%。

ISG15的功能

ISG15在经I型干扰素诱导后可存在于三种不同的形式,每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功能:

细胞外细胞因子

ISG15从细胞中分泌,并可在上清液或血浆中检测到。当ISG15与NK细胞和T细胞上的LFA-1整合素受体结合时,会促进它们产生IFN-II,这对于抗结核免疫至关重要。

细胞内共辖:ISGylation

以泛素样的方式,ISG15通过其C末端LRLRGG结构与新合成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共价连接。这一过程称为ISGylation,由一系列共辖酶催化。活化酶E1 (UBE1L) 形成高能硫酯中间体并将ISG15转移给E2酶UBE2E2,后者被认为是ISGylation的主要E2,尽管它也在泛素化中发挥作用。然后,这些E2蛋白将ISG15转移到特定的E3连接酶 (例如HERC5) 和相应的细胞内底物。迄今为止仅识别出一种具有特定性质的去共辖酶:USP18(USP家族的一员),它可切割ISG15-肽融合物,并且从原生共辖中去除ISG15。 ISGylation的影响尚未完全了解,涉及对抗病毒免疫的激活和抑制。

自由的细胞内分子

未共辖的ISG15通过防止SKP2介导的USP18的蛋白酶体降解来负向调节IFN-I信号。缺乏ISG15会导致人类系统中持续的IFN-I信号,但在小鼠中则不然。

临床意义

ISG15缺乏是一种由ISG15基因突变引起的非常罕见的遗传疾病,采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它被归类为原发性免疫缺陷或天生免疫错误。患者在儿童期出现感染、神经或皮肤病特征。目前已报导的所有患者均观察到基底核钙化,这是由于过度的IFN-I活性引起的自体炎症疾病,称为I型干扰素病。基底核钙化可能会引起癫痫发作,但通常是无症状的。 IFN-I炎症也可能在生命早期表现为腋下、腹股沟和颈部的溃疡性皮肤病变。最后,ISG15缺乏导致对结核分枝杆菌疾病的孟德尔易感性,但呈不完全渗透性。这些感染表现为瘘管性淋巴腺病和在BCG疫苗接种后出现的呼吸症状。在胰腺导管腺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ISG15,增强肿瘤中的癌干细胞表型。

ISG15的历史

ISG15最早是在1970年代末被确定为一种在I型干扰素刺激下产生的15 kDa蛋白。由于其分子量,最初被称为“15 kDa蛋白”,后来在识别了干扰素刺激基因的情况下重新命名为干扰素刺激基因15。1987年发现ISG15可以与抗泛素抗体交叉反应,后续实验揭示了ISG15对其他细胞蛋白质的泛素样共辖,称为“ISGylation”。随着I型干扰素诱导的性质,后来几十年的研究集中于ISG15的抗病毒活性,主要使用体外系统和小鼠模型进行,并认为ISGylation赋予了数种抗病毒功能。在这期间,ISG15还被发现可以在细胞外和人类血清样本中检测到。这种自由形式的ISG15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IFN-II。最后,ISG15也可以作为未共辖的细胞内分子存在,其功能独立于ISGylation。 ISG15缺乏的人类的发现揭示了这些功能在人体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ISG15缺乏的患者最初因为对BCG疫苗菌株结核菌的易感性而被识别,因为自由ISG15有助于促进IFN-γ / 白介素-12轴的作用。令人惊讶的是,尽管ISG15具备IFN诱导性,并在小鼠中赋予抗病毒的功能,但ISG15缺乏患者却显示出对病毒感染并不敏感。相反,后续研究揭示出这些患者表现出加强的I型干扰素特征,这种情况在基底核钙化中表现出来,但没有感染病原。因此,在人类系统中ISG15的功能显示出对IFN信号的负向调节,这在小鼠系统中是不存在的。然而,其他高等哺乳动物(例如猪和狗)却似乎通过趋同演化达到了这种ISG15的负调节功能。

那么,ISG15的这些独特特性将会如何影响未来抗病毒治疗的可能发展呢?

Trending Knowledge

解开ISG15的秘密:这个小小的17 kDa蛋白如何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
在免疫系统的研究中,有一个17 kDa的蛋白质倍受关注,那就是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这个小小的蛋白质由人类的ISG15基因编码,并在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作为一种细胞因子,ISG15不仅能促进免疫反应,还能在细胞内发挥调节作用。这篇文章将探讨ISG15的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并思考这个小蛋白如何彻底改变我们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ISG15:结构与特性 ISG
ISG15的双面人生:为什么它同时是细胞内的守护者和细胞外的攻击者?
在免疫学的世界里,一种小小的蛋白质可能带来巨大影响。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是一种由ISG15基因编码的17 kDa分泌蛋白。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分子,不仅在细胞内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还在细胞外的微环境中施展其影响力。 ISG15的功能极为多样,包括增强淋巴细胞生成干扰素γ(IFN-II)的能力、对新合成蛋白质进行类泛素的共价修饰,甚至还负责负向调节IFN-I反应。这让人不禁思考,ISG15究
ISG15缺陷的神秘:为什么它会导致罕见的免疫缺陷和脑钙化?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是一种由人体ISG15基因编码的17 kDa分泌蛋白。在人类中,ISG15是由I型干扰素诱导的,并具有多种功能,既可以作为细胞外的细胞因子,也可以作为细胞内的蛋白质修饰剂。尽管ISG15在不同物种中的具体功能不同,但它的作用包括增强淋巴细胞的干扰素γ (IFN-II) 产生、与新合成蛋白质进行泛素样的共辖结合以及负调节IFN-I的反应。 ISG15的结构 ISG1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