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個國家共同承諾淨零排放:這對未來有何影響?

在氣候變遷日益嚴重的當下,全球145個國家的淨零排放承諾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些國家,涵蓋了近90%全球排放,正朝向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邁進。這一潮流不僅是對全球升溫的回應,也是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追求。

「淨零排放的實現不僅依賴於科技的進步,也需要全球各國合作與政治意願。」

淨零的概念強調,為了減緩氣候變化,必須將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減至接近零後,再通過碳抵消等方式處理剩餘的排放。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企業加入這一行列,市場上出現了多種淨零標準,但這些承諾的實質內容卻亟待釐清。許多專家指出,這些目標的可信度並不高,因為缺乏約束性的法律規範。

「在全球碳排放中,只有7%的排放量被可信的淨零目標覆蓋。」

自2018年《巴黎協定》確立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框架以來,淨零排放理念的提出至關重要。該協定明言,全球必須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氣體排放與移除之間的平衡」。然而,具體的減排路徑和技術方案,仍然是許多國家和企業面臨的巨大挑戰。

除CO2外,對其他溫室氣體如甲烷和氮氧化物的減排工作同樣不能被忽視。專家認為,雖然甲烷的減排目標可以更為集中,但為了達成全面的淨零目標,所有溫室氣體的減排工作都必須捍衛。

「所有溫室氣體的減排工作都是緊迫的,尤其是一些短壽命氣體,它們在短期內對升溫的影響極大。」

在各個行業中,企業對淨零目標的承諾也越加強烈。根據最新報導,近65%的全球最大兩千家上市公司和63%的《財富》500強企業已設定淨零目標。這種趨勢不僅彰顯了企業的環保承諾,也突顯了投資者對可持續發展需求的加強。

然而,由於缺乏有效的執法機制,這些承諾的真實性受到質疑。很多公司在計算其排放時,往往忽略了範疇三(即供應鏈和產品使用等相關排放),這使得他們的淨零宣言可能存在誤導性。

「許多公司宣稱其操作的淨零排放並未計入客戶的燃燒排放,這讓排放數據變得不完整。」

在氣候行動的緊迫性日益增加之際,企業和國家需要更加透明和負責任地施工其淨零計畫。相比之下,較為優良的標準,像是科學基準目標倡議(SBTi)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則要求企業在實現淨零目標的過程中,必須遵循更為嚴格的指導方針。

隨著各國紛紛提升其氣候目標,國際間也對如何確保這些承諾的嚴謹性進行了熱烈討論。如何制定切實可行的法律框架以支持這些高標準淨零目標的實現,將成為未來氣候政策的重要課題。

「顯著的投資和創新將需要與信實的政策相伴隨,才能夠實現淨零的長期承諾。」

隨著未來的挑戰逐步浮現,這145個國家實現淨零排放的承諾究竟能帶來怎樣的全球變遷與實質影響?

Trending Knowledge

淨零排放的神秘:人類如何達成這一全球目標?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日益嚴重,「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這一概念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淨零排放是指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其移除量在一定期間內達至平衡的狀態。為了實現淨零排放,各國和組織都在努力制定減排目標,紛紛轉向可持續能源,尋求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blockquote>
淨零排放的關鍵:為何碳抵消並非萬能解決方案?
近年來,「淨零排放」成為全球氣候政策的焦點。各國、企業及組織陸續承諾實現淨零排放,以應對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然而,這些承諾的真實性與可行性常常受到質疑,尤其是在用碳抵消手段來平衡碳排放方面,特別引發了許多爭論。 <blockquote> 「淨零排放是指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與去除這些氣體的平衡。」 </blockquo
淨零與碳中和:它們之間的真正區別是什麼?
在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持續升高的背景下,「淨零」與「碳中和」這兩個名詞經常被混用。然而,這兩者之間存在著重要且微妙的差異。這篇文章將針對淨零和碳中和進行解析,探討它們的定義、目標以及各自的實施挑戰。 淨零的定義 淨零通常是指在特定時間內,因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與去除這些氣體之間達到平衡的狀態。為了實現淨零目標,各項減排行動必不可少,這包括從化石燃料能源轉向可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