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顆藥,竟能引發多重器官衰竭!你了解過量服用的後果嗎?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都會隨意服用止痛藥,尤其是對於普遍可得的對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或Acetaminophen)來說更是如此。然而,這顆小小的藥物若不小心超過建議劑量使用,可能引發嚴重的健康後果,甚至造成多重器官衰竭。本文將深入探討對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根本原因及其影響。

「大多數人在過量服用後的前24小時內幾乎不會出現具體的症狀,這使得中毒更難以被察覺。」

對乙酰氨基酚的中毒症狀

對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症狀通常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發生在過量服用後的幾小時內,這時雖會出現噁心、嘔吐、蒼白及出汗等反應,但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第二階段,發生在24到72小時內,患者開始出現肝臟損傷的跡象,肝功能指標如ALT和AST會異常升高,影響肝臟的生化標記。最終,到了第三階段,如果肝臟受損嚴重,可能出現肝衰竭、低血糖、腎衰竭等併發症。

對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成因

對乙酰氨基酚中毒的危險劑量是高度可變的。健康成人的最大建議日劑量為4克,單次劑量超過10克或體重200毫克/千克的話就有可能導致中毒。此外,慢性酗酒者、營養不良者及使用其他肝毒性藥物的人更容易受到影響。

「肝損傷並非由對乙酰氨基酚本身造成,而是其代謝物NAPQI造成的。」

診斷與檢測

對乙酰氨基酚中毒的診斷主要依賴血液檢測。採集的血液樣本會測定對乙酰氨基酚的濃度,以評估肝臟受損的可能性。通常,Rumack-Matthew圖表是用來預測中毒風險的重要工具。如果在過量服用後的首四小時內針對血液進行檢測,則可能導致結果偏低,因此,血液檢測需在四小時以後進行。

治療方法

對於對乙酰氨基酚的過量服用,首要的治療方法是進行胃腸脫毒。若能在服用後的兩小時內進行脫毒則效果最佳。最常用的脫毒方法是服用活性炭,因為其能有效吸附藥物並降低腸道的吸收。

「N-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可有效補充體內抗氧化劑谷胱甘肽,進而減少對乙酰氨基酚引起的毒性。」

預防措施

由於對乙酰氨基酚的中毒案例數量龐大,因此一些國家嘗試限制其販售。在英國,藥店的對乙酰氨基酚銷售受到限制,這樣的政策顯著降低了因過量服用導致的死亡案例。

每年在美國,有超過10萬例的對乙酰氨基酚中毒案例,而在英國,則是導致最多過量服用的藥物。特別是年幼的孩童,最容易受到這一狀況的影響。

你是否曾經考慮到,這一顆小小的藥物在你生活中的隱秘危機?

Trending Knowledge

從無症狀到死亡,對乙酰氨基酚中毒的三大階段,你知道多久會致命嗎?
對乙酰氨基酚中毒,亦即乙醯氨基酚中毒,主要是由於過量使用這種藥物所引起的。許多人在過量服用後的前24小時內,可能會經歷輕微或無特異性症狀,如疲倦、腹痛或噁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症狀可能隨之消失,然後在幾天後,患者可能會出現黃疸、凝血問題和混亂等因肝衰竭引起的徵狀。進一步的併發症可能包括腎衰竭、胰腺炎、低血糖和乳酸酸中毒。若沒有及時治療,死亡通常會在中毒後的4到18天內發生。 <bloc
為什麼對乙酰氨基酚超量會讓你肝臟崩潰?看這些奇妙的過程!
對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的超量使用被認為是肝臟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在美國就有超過100,000起對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案例,其中年輕兒童尤為常見。殊不知,這種普遍被用作鎮痛藥和解熱藥的藥物,若使用不當,可能對肝臟造成難以逆轉的傷害。 <blockquote> 對乙酰氨基酚本身並不會直接導致肝損害,而是其代謝產物N-乙酰-p-苯醌亞胺(NAPQI)所引起的。 </bloc
你知道服用對的藥物也可能致命嗎?解開撲朔迷離的對乙酰氨基酚中毒之謎!
對乙酰氨基酚,亦稱為撲熱息痛,是許多人常用的解熱鎮痛藥,然而,這種看似安全的藥物卻隱藏著潛在的致命危險。根據研究,中毒案例的發生愈來愈頻繁,尤其是在美國和英國,對乙酰氨基酚中毒已成為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blockquote> 對乙酰氨基酚過量服用後,首先出現的症狀通常不明顯,甚至有些人未必會察覺到身體的變化。 </blockquote>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