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強化是一項旨在通過改良作物以提高其營養價值的創新方法。與一般的食品強化不同,生物強化專注於在植物生長過程中增加其內部的營養物質,而不是在加工過程中額外添加營養素。這一方法特別適合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農村貧困人群,因為他們通常無法獲得經過商業強化的食品。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生物強化有潛力幫助治療全球20億人因缺鐵而引起的貧血問題。
植物可以通過選擇性育種進行改良。在這一過程中,育種專家會尋找在種子或基因銀行中已有的、高營養作物的變種,然後將這些高營養的變種與高產量的作物進行雜交,以生成既有豐富營養又高產的種子。為了讓作物的營養水平達到能對人類健康產生可測量的積極影響,這一過程必須與營養學家合作,研究改良作物中額外的營養素是否能被消費者吸收,以及儲存、加工和烹飪對作物中可用營養素水平的影響。
例如,通過輻射育種的方法,開發出了含有更高鐵和鋅含量的麵包小麥。
HarvestPlus是一個在生物強化作物開發領域的重要非政府組織,主要使用傳統育種技術,迄今為止在基因改造作物上的研究預算未超過15%。而黃金大米便是一種為其營養價值而開發的基因改造作物,最新版本的黃金大米包含來自常見土壤細菌和玉米的基因,並增加了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的β-胡蘿蔔素。
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各種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包括維生素A、鋅和鐵,已成為大量民眾面臨的嚴重健康問題。這些缺乏症狀的後果不僅包括視力受損,還會導致免疫系統虛弱、身體生長受限和認知發展受損。
例如,在莫桑比克的一項試驗中,食用富含β-胡蘿蔔素的甘薯將兒童的維生素A缺乏病例減少了24%。
研究表明,與其提供經過加工強化食品或補充劑的方法相比,生物強化的作物在改善營養方面可能更具優勢。儘管這些其他方法在城市貧困人口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農村區域的執行往往受限於市場和醫療系統的缺乏。生物強化在初期的大型研究投資之後,其管理成本基本為零,與持續需要政治支持的補充劑相比,更為可行。
在英國,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提高本地穀物硒含量的方法,並致力於開發可以用於製作含硒麵包的穀物。
儘管大多數人對生物強化本身並不反感,但對於基因改造食品的質疑一直存在,例如黃金大米等。當然,某些生物強化食品的外觀特徵可能使消費者無法接受。比如,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通常顏色較深,而在某些地區,這種顏色還可能與動物飼料或援助食品相互關聯。此外,有些微量營養素的添加可能不會對食物的口味或外觀產生顯著影響,但消費者對於食品是否有未經授權的改變仍然很敏感。
批評者指出,生物強化可能導致人類飲食的進一步簡化,使人們的飲食依賴於少數幾種碳水化合物主食,這可能是導致營養不良的原因。
雖然生物強化的倡導者接受這一觀點,但他們也表示,顯著提高膳食多樣性需要數十年和龐大的財政支持。因此,生物強化作為減少微量營養素缺乏的有效策略,還需要進一步討論和發展。
那麼,生物強化是否能真正成為解決全球營養不良問題的關鍵呢?
主題 | 內容 |
---|---|
生物強化定義 | 通過育種技術提升作物營養價值,專注於作物生長過程中的營養成分提升。 |
技術方法 | 依賴於傳統選擇性育種,尋找高營養成分作物品種進行交配。 |
應用(低收入國家) | 解決維他命A、鋅和鐵缺乏問題,提高主食的微量營養素水平。 |
應用(高收入國家) | 提升穀物中硒的含量,開發生物強化麵包的穀物。 |
挑戰與批評 | 對基因改良食品的接受困難及可能導致飲食簡化的擔憂。 |
未來潛力 | 在短期內減少微量營養素缺乏方面的潛力,應作為更大策略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