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合治療是一種通過注射螯合劑來清除體內重金屬的醫療程序。雖然這種方法在臨床毒理學中有著悠久的歷史,並且在治療某些特定的金屬中毒情況時仍然有效。然而,近來它被一些替代醫學的實踐者用來聲稱可以治療心臟疾病,這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懷疑。
當前醫學共識認為,螯合劑的使用應該非常謹慎,因為不當使用可能造成嚴重的健康風險,包括癲癇和重金屬的再分配。專家指出,重金屬如汞當被錯誤誘導出來時,容易造成大腦和其他部位的損害。
在醫學文獻中,對螯合劑對心血管疾病的效果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
螯合治療目前是金屬中毒的首選治疗方案,包括急性汞中毒、鐵中毒、砷、鉛及其他毒性金屬的中毒。根據需要,螯合劑可以通過靜脈、肌肉或口服給予。
常見的螯合劑有許多,不同的螯合劑對不同金屬有不同的親和性。比如,二巰基琥珀酸(DMSA)已被全球毒理學中心推薦用於兒童鉛中毒的治療。
德國環境署(Umweltbundesamt)將DMSA和DMPS列為最有用且安全的螯合劑,然而,這些螯合劑卻並非全都得到FDA的批准。
雖然在經過醫學確認後使用螯合治療可以處理金屬毒性的問題,但還是可能出現脫水、低血鈣、腎損害等副作用。如果不當使用,則可能導致低鈣血症、神經發展障礙甚至死亡等更嚴重的問題。
螯合治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德國化學家Ferdinand Münz首次合成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隨著時間推進,科學家們開始發現它對於治療心臟病的潛力,然而,後續的研究卻未能提供足夠的證據來支持這些聲明。
隨著對螯合劑的使用進一步擴展,很多健康組織已確認醫學證據並不支持螯合治療用於心臟病以外的情況。早在1998年,聯邦貿易委員會就已經對一組關於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廣告提出了指控,認為這些說法缺乏科學依據。
美國心臟協會指出,螯合治療對於心血管疾病的宙斯未經證實。
儘管在替代醫學中,一些實踐者仍聲稱螯合治療能治療多種疾病,包括心臟病和自閉症,但事實上這些說法均被認為缺乏依據。研究顯示,這種「治療」可能會將患者置於不必要的健康風險中,而不是採取經過證實的醫療方案。
最終,螯合治療是否真的能有效治療心臟病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雖然對某些特定情況有明確的療效,但在更廣泛的應用中卻充滿爭議。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案時,是否應該依賴科學證據而非未經證實的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