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合療法(Chelation Therapy)是一種醫療程序,通過施用螯合劑來清除體內的重金屬。雖然這項技術在毒理學領域有相當長的歷史,但隨著其應用範圍的擴大,許多爭議相伴而生。在特定的醫療監督下,這項治療仍然可以用來處理某些重金屬中毒的情況,但其風險和使用效果的爭議仍未消除。
許多健康組織已經確認,醫學證據不支持螯合療法在任何用途上的效果,除了重金屬中毒的治療。
螯合療法是治療金屬中毒的首選方法,涵蓋了急性汞、鐵(包括在鐮狀細胞病和地中海貧血的情況下)、砷、鉛、鈾、鈽等多種毒性金屬中毒。根據中毒的類型和劑量,螯合劑可以通過靜脈注射、肌肉注射或口服給藥。
螯合劑的種類繁多,各自對不同金屬有不同的親和力及生物作用機制。常用的螯合劑包括:二巰基琥珀酸(DMSA)、二巰基丙烷磺酸(DMPS)以及硫辛酸(ALA)。這些藥物能夠與體內的重金屬結合,進而排出體外。
德國環保署將DMSA和DMPS列為最有用和安全的螯合劑。
在適當的診斷下,螯合療法的副作用包括脫水、低血鈣、腎臟損害及過敏反應等。然而,不當使用則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包括神經發展障礙及死亡。這顯示出這項療法需要小心和專業的管理。
螯合治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那時德國化學家費迪南·梅茲合成了乙二胺四醋酸(EDTA)。在二戰期間,牛津大學的化學家們尋找針對砷基化學武器的解毒劑。隨著對於螯合劑應用的理解加深,ERDT逐漸用於治療鉛中毒。
在1950年代,研究者發現EDTA治療心絞痛的患者能夠改善其症狀,這激起了對於輔助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興趣。
在替代醫學中,某些從業者宣稱螯合療法能夠治療心臟疾病和自閉症等各種病症,然而這些說法並沒有科學根據。許多知名的醫療組織警告民眾,任何試圖使用螯合療法處理這些疾病的行為都屬於偽科學。
例如,美國癌症學會表示:“現有的科學證據不支持螯合療法對癌症等其他條件的有效性。”這使得不少患者和家庭在尋求替代性療法時面臨風險。
一些健康機構認為,螯合療法的風險,包括腎臟損害、心律不整甚至死亡,使得它的使用需非常謹慎。
雖然在特定情境下螯合療法被認可為對抗重金屬中毒的有效方法,但它在醫療和替代療法中的廣泛宣稱卻缺乏實證支持。患者必須對這項治療的背景及風險有充分的理解。尤其是在一些替代療法中,是否會因追求“解毒”而使自己面臨更高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