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的食品安全討論中,生牛奶的消費常常引起爭議。許多人認為,新鮮的生牛奶是健康和自然的選擇,但是,不經過巴氏消毒的牛奶卻可能帶來無窮的健康風險,尤其是它可能引發布魯氏菌病,一種由與感染動物密切接觸或食用未經消毒的牛奶引起的多重症狀疾病。此病由布魯氏菌(Brucella)引起,這些細菌不僅可以危及人類的健康,還能造成長期的感染反應。
布魯氏菌病又稱為未潮熱、馬爾他熱或地中海熱。該疾病由多種布魯氏菌引起的,主要分為四個感染人類的種群。
布魯氏菌病的主要來源是消費了來自感染動物的未經消毒的牛奶和軟奶酪。雖然某些動物會顯示出明顯的病徵,但也有部分動物即使感染了布魯氏菌卻未表現出任何症狀。對於生產過程中的工作者,如實驗室人員、獸醫和屠宰場工人來說,他們在面對感染後的職業風險是極高的。
布魯氏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隱匿存在,導致對症狀的延遲診斷,使得疾病傳播更具隱蔽性。
布魯氏菌病的症狀常常與其他許多發燒性疾病相似,但通常會更強調肌肉疼痛和夜間盜汗。疾病的持續時間可從數週到數月甚至數年不等。在疾病的初期階段,病菌會引發血液感染,導致出現典型的數個症狀,如不頻繁的發燒、大量盜汗等。
大量研究顯示,併發症會發生在骨頭和關節,從而造成骨髓炎或脊椎炎,特別是在下背部。
對於布魯氏菌病的診斷依賴於多項檢測,其中包括從血液或骨髓中培養病菌。由於布魯氏菌的生長極為緩慢,這一過程通常需要數月。其它的診斷方法還包括血清學檢測和生物學影像學檢查。
血液檢測結果一般顯示白血球和紅血球的數量偏低,以及肝酶的升高,這是重要的指示。
預防布魯氏菌病的主要方式是確保所有牛奶及其衍生產品在消費前均已進行巴氏消毒。在生產過程中需加強衛生措施,並對於經常接觸動物的工作者,提高其防範知識和培訓。此外,公眾對於布魯氏菌病的了解不足也需要提升,特別是對於某些疫區的人們更應加強宣導此病的預防知識。
針對布魯氏菌病的治療,抗生素如四環素和利福平等被證明有效。但是,通常需要用多種抗生素同時進行長期治療,以避免病菌在體內的潛伏。特別是在腦神經方面的併發症,則需要更專業且綜合的療法。
即使採取了最佳的抗布魯氏菌治療,仍會有5%至10%的復發率,這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布魯氏菌病是一種不容忽視的健康隱患,它不僅影響飲用未經消毒牛奶者的健康,還對相關工作者的安全構成威脅。隨著消費者對天然產品需求的增加,我們應該重新評估生牛奶的風險與益處,並提升人們對安全消費的認識。在時下重視健康飲食的環境中,您會選擇繼續飲用生牛奶,還是會選擇更安全的經過巴氏消毒的產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