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長QT症候群可能在出生時就存在,這背後有什麼故事?

長QT症候群(LQTS)是一種影響心臟在每次心跳後放鬆(再極化)的狀況,導致QT間期異常延長。這種狀況使得個體面臨不規則心跳的風險,可能引起昏厥、溺水、癲癇發作甚至突然死亡。運動或壓力等情況均可能觸發這些危險的發作。

長QT症候群可能在出生時就已存在,或在生命的某個階段發展而來,其繼承形式可能獨自存在或作為更大遺傳疾病的一部分。

這種病症的根源通常涉及若干基因突變,這些突變影響我們心臟的離子通道,導致心臟的動作電位延長繼而延伸QT間期。根據目前的估算,長QT症候群影響約每1,000人中的七人,其中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而大多數患者在40歲之前就會出現症狀。

潛在的風險和症狀

許多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可能並未表現出任何症狀。當症狀出現時,通常是由於異常心律引起的,其中最常見的是一種名為Torsades de pointes(TdP)的心室頻脈。倘若心律恢復正常,患者可能會感到眩暈,甚至昏厥,這些情況有時會伴隨著胸部的顫動感。未經治療的心律失常,如心臟驟停,若持續發生則可能導致突然死亡。

長QT症候群的患者可能因為心臟問題而經歷非癲癇的癲癇發作,這是由於在心律失常期間,送往大腦的血流減少。

此病症的發作情境與患者的基因變異有關,某些變異會使得運動或情緒壓力(LQT1)、突發的大聲噪音(LQT2)或睡眠時及清晨醒來時(LQT3)的心律失常風險增加。

發病原因及繼承方式

長QT症候群可分為先天性(遺傳性)及後天性(獲得性)。先天性長QT症候群通常是由基因突變造成的,這些變異在某些特定基因中出現,其中大多數病例屬於Romano-Ward綜合症,其占99%的病例。

Romano-Ward綜合症的LQT1亞型是最常見的,它負責30%到35%的長QT症候群病例。其主要基因KCNQ1位於11p15.5染色體上,這個基因編碼心臟鉀通道中的α亞基,當突變發生時,會影響心臟的再極化,導致QT間期延長。

另一種不太常見的情況是Jervell和Lange-Nielsen綜合症,它結合了QT間期的延長與先天性聾。在遺傳性症狀中,其他如Andersen-Tawil綜合症和Timothy綜合症也有與之相關的特徵,這使得對這類症狀的診斷至關重要。

後天性長QT症候群

儘管長QT症候群通常是由基因引起,但一些患者因為服用某些藥物而發展為後天性長QT症候群。例如,某些抗心律失常藥物、抗生素及抗精神病藥物可能會引起QT間期的延長。

取得QT延長的其他原因包括低鉀血症和低鎂血症,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加劇心臟的問題,導致心律失常的風險增加。

醫療科技的進步讓醫生能夠透過心電圖(EKG)來診斷長QT症候群,若發現QT間期超過450-500毫秒,則必要時結合臨床症狀和基因測試進行確認。

治療與管理

對於長QT症候群的管理策略可能包括避開劇烈運動、確保攝取足夠的鉀、使用β阻滯劑,或者安裝植入式心臟電擊器。確實,未經治療的長QT症候群患者,在心臟驟停後的15年內,死亡風險超過50%。然而,接受適當治療後,這一風險可降低到20年內小於1%。

思考與未來

長QT症候群的故事是一個融合科學與人類體驗的旅程,涉及基因、環境及醫療干預的相互作用。對於此病症,你是否也有更多的思考與疑問?

Trending Knowledge

運動和壓力如何成為長QT症候群的觸發器?探索這個關鍵關聯!
長QT症候群(Long QT Syndrome, LQTS)是一種影響心臟在心跳後重新極化的病狀,導致QT間期異常延長,從而增加不規則心跳的風險,這可能導致昏厥、溺水、癲癇發作或突發死亡。這種現象可能會因運動或壓力而觸發,令人擔憂的是,長QT症候群的盛行率在某些狀況下正在上升。 <blockquote> 長QT症候群可能在出生時就存在,或者在隨後的生命中發展。這種病狀可能與某些藥物、低血
長QT症候群的神秘面紗:它為什麼會增加心臟不規則的風險?
長QT症候群(LQTS)是一種影響心臟在每次心跳後重新極化(放鬆)的情況,導致QT間期異常延長。這會使心臟不規則的風險增加,可能引發昏厥、溺水、癲癇發作或突發死亡等事件。此類事件可能由運動或壓力觸發。某些罕見的LQTS類型伴隨著其他症狀,包括失聰和短暫的肌肉無力。長QT症候群可能在出生時存在,也可能在後期出現。遺傳型可能單獨出現或作為更大遺傳疾病的一部分,而後期發病則可能由某些藥物、低血鉀、低血鈣
長QT症候群與突然死亡之間的連結:背後的科學是什麼?
長QT症候群(LQTS)是一種影響心臟在每次心跳後放鬆過程的疾病,導致QT間隔異常延長。這種病症的影響不容小覷,因為它會增加心律不整的風險,隨之可能出現暈厥、溺水、癲癇發作甚至突然死亡的情況。根據醫學專家的分析,運動或壓力可能成為觸發這些危險事件的導火索。 <blockquote> 長QT症候群可能在出生時即存在,也可能在後期發展而成。 </blockquote> 這種病症的遺傳形式可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