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葡萄牙神經科醫生Egas Moniz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醫療技術,這就是腦血管造影。這項技術不僅為神經醫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也成為診斷和治療腦部疾病的重要工具。腦血管造影利用X光技術,通過注入對比劑來呈現腦部血管的清晰影像,使醫生能夠檢測出如動靜脈畸形、動脈瘤等各種異常情況。
腦血管造影的引入,使得過去難以確診的病症,變得清晰可見,並開啟了即時治療的新可能性。
腦血管造影技術的發展是Egas Moniz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選擇合適的動脈進行插管,將導管推進到顱內動脈,並注入對比劑。隨著對比劑的擴散,醫生能夠拍攝到一系列的X光片,這不僅有助於確診,還能立即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這項技術不僅用於診斷,還能在同一過程中進行治療。例如,在發現動脈瘤後,可以透過導管將金屬線圈引入動脈瘤部位,促進組織連結形成,有效加固血管壁。此外,隨著內血管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腦血管造影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成為多元化治療的一部分。
自腦血管造影問世以來,神經醫學界已見證了從單純的診斷工具到綜合治療方案的轉變。
腦血管造影的過程相對複雜,需先進行詳細的病史和神經檢查,確保病人身體狀況適合該程序。進行造影前,醫生會仔細檢視影像資料和血液參數,以降低並發症風險。根據月台位置,選擇進行股動脈還是桡動脈插管,並使用合適的導管以確保最佳的影像質量。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進行這項程序時,有些情況是禁忌的,例如對比劑過敏、腎功能不全及凝血障礙等。這些因素會影響到患者的安全和檢查的準確性。
腦血管造影使醫生能夠透過造影片,尋找各種顱內及顱外疾病的跡象,包括中風、腦動脈狹窄等問題。
雖然電腦斷層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已在臨床使用,但腦血管造影提供的血管內徑和血管結構的分辨率仍然無法比擬。因此,它依然是檢測顱內動脈瘤及評估內血管栓塞的標準技術。
不過這項技術也是有風險的。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股部血腫,發生率約為4%。而短暫缺血發作的風險為2.5%,而導致中風的永久性神經缺陷則約0.1%。
這些風險意味著在採用這種診斷技術時,醫生需在治療的益處和風險之間做好仔細的考量。而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腦血管造影的應用範圍及治療效果正在不斷上升。
回望Egas Moniz那歷史性的首次腦血管造影,今天的醫學技術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開啟了眾多神經病理學的研究與治療視野。
腦血管造影的誕生推動了神經醫學的快速發展,從單一的診斷技術逐漸轉型為治療的一部分,影響深遠。未來,透過技術的持續進步及新方法的引入,這一領域將如何演變,以更好地服務於病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