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腦內秘密:冰鎮手術背後的科學與倫理爭議是什麼?

在精神醫學的歷史長河中,微創手術、腦部手術無疑是引發激烈爭議的議題。沃爾特·杰克遜·弗里曼(Walter Jackson Freeman II)的名字與這些議題息息相關。他的冰鎮手術(Transorbital lobotomy)為無數心理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所謂的“解救”,卻也讓人質疑這種方法的倫理與安全性。

冰鎮手術的過程涉及用類似冰槌的器具穿透眼眶進入大腦,這樣不必進入手術室,就能完成有爭議的腦部操作。

弗里曼的出發點在於要為精神病患者提供更簡單、更快捷的醫療方案。1940年代,他的這種前額葉冰鎮手術並不需要專業醫師,也不需要麻醉,因此很多精神科醫師可以在其診所中輕易實施。然而,這種簡化的手術方式,不僅操作風險高,患者的術後情況更是讓專家們深感不安。

弗里曼以犧牲患者健康為代價,追求手術數量的增長,甚至在操作中為了拍照而停頓,導致患者在術中遭到重創。

這位醫生的生平可以追溯到1912年,他在耶魯大學學習後,於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專攻神經學。之後,他來到華盛頓特區,成為首位神經科醫生,在聖伊莉莎白醫院工作,深刻體會到精神病患者的痛苦。然而,正是這段時間內的觀察,使他漸漸走向一條受到爭議的醫學之路:

“精神疾病的背後,可能隱藏著一種對生理的極端需求。”

許多專家認為,弗里曼的冰鎮手術不僅是精神治療上的一個科技創新,更是在倫理上引發了重大的爭議。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手術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尤其是他對患者的態度漸漸從治療者轉變為實驗者。手術中,弗里曼經常不戴手套或口罩,這使得手術的衛生條件可想而知。此外,他的手術還導致了數十名患者的死亡。

隨著蛻變而來的是對腦部的熱衷,弗里曼用他「冰鎮手術」的理論席捲全美,並將其推廣到世界各地。然而,使他黯淡的,不僅僅是他不斷增加的手術數量,更是由於其手術所產生的後遺症,許多患者術後長期需接受輔助生活技能的再教育。事實上,大約有15%至20%的患者在手術中喪命,而在手術之後,約有100名患者死於腦出血等併發症。

弗里曼的這條醫學之路,究竟是人道的救贖,還是人性的扭曲?

在氛圍日益恶化的背景下,1967年,弗里曼被禁止再執行任何手術,直到他於1972年去世,終於結束了他充滿爭議又矛盾的醫學生涯。儘管如此,他的名字卻永遠留存在精神醫學歷史中,作為一次備受爭議的實踐象徵,給後世以深刻的反思。

我們也許應該反思:在追求醫學進步的同時,人類該如何平衡科學探索與患者權益的保護?

Trending Knowledge

華特·弗里曼的冰鎮手術:他是如何將腦葉切除變成一種簡易辦公室程序的?
華特·弗里曼二世(Walter Jackson Freeman II)是一位引領心理外科進入一個全新時代的美國醫生。他的發明——冰鎮腦葉切除術,讓這一慘不忍睹的外科手術變成一種幾乎無需專業訓練的辦公室程序。雖然其技術引發了廣泛的爭議,但弗里曼的手術卻在他生前攪動了醫學界,引起了激烈討論。 <blockquote> 弗里曼的冰鎮腦葉切除術通過將一種類似冰鎮器具的工具插入眼窩,進而直接進入大腦,不僅
驚人的轉變:為何華特·弗里曼的腦葉切除術引發了廣泛的爭議?
華特·弗里曼二世(Walter Jackson Freeman II)是一位在腦葉切除術(lobotomy)領域專精的美國醫生。他推動了一種簡化的腦葉切除術,讓精神科醫生在精神病院中進行這種手術。由於缺乏手術室、外科醫生及麻醉設備,弗里曼的創新意味著這一程序可以在更廣泛的環境下被實施。他發明的經眶腦葉切除術(transorbital lobotomy)涉及將一種看似冰鋒的工具稱為orbitocla
從醫學奇蹟到殘酷錯誤:腦葉切除手術的真實故事是什麼?
在20世紀的醫療界,一種曾被視為重大突破的手術,卻最終成為醫學界的一大悲劇。這種手術便是腦葉切除手術,或稱腦葉切除。其背後的主導人物,沃爾特·杰克遜·弗里曼二世(Walter Jackson Freeman II),是美國的一位醫生與神經學家,他的創新方法在當時引起廣泛關注,但其後的結果卻令許多人驚訝而痛心。 誰是沃爾特·弗里曼 沃爾特·弗里曼於1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