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學術界的研究資料和信息來源越來越多,如何有效地整合這些信息並提供最佳的訪問方式,成為了當前的熱門話題。而CORE(Connecting Repositories)這個平台,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而誕生的。作為來自英國開放大學知識媒體研究所的一項服務,CORE旨在匯聚來自全球的開放取用內容,並通過豐富的數據挖掘技術提供免費訪問服務,促進學術成果的開放訪問。
「CORE 的宗旨是讓每個人都能夠輕鬆訪問和利用學術資料,推動知識的共享和創新。」
當前市場上有許多商業學術搜尋系統,例如Google Scholar,雖然它們能提供搜查和訪問服務,但缺乏對內容的可編程機器訪問。這一點限制了開放取用內容的進一步重用,如文本和數據挖掘。CORE的特點在於,它提供了三種內容訪問級別:以論文為單位的訪問、分析訪問以及數據的可編程機器訪問。這使得CORE在開放取用資料的獲取和使用上,有了明顯的優勢。
CORE的第一個版本於2011年誕生,目的是讓研究人員更加方便地訪問和文本挖掘大量的研究出版物。其首創的內容推薦系統最早基於文獻發現的理念,顯示出匯聚資料的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CORE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有來自102個國家和52種語言的文獻資料,成為英國的全國開放取用內容聚合器。
「CORE的成功得益於不少資助機構的支持,比如Jisc和歐洲委員會。」
CORE資料的獲取非常便捷,使用者可以通過API進行訪問,或下載進行預處理和語義豐富的數據匯總。這種靈活的獲取方式,使得研究人員能夠輕鬆地將這些資料應用於各種研究中,開啟了資料重用的新模式。
CORE的數據庫中擁有超過1.25億個開放取用的研究成果,所有文獻都可免費下載,且對其重用的限制非常有限。使用者可以透過高效的分面搜尋來找到所需的內容。此外,CORE還提供基於全文本的跨庫推薦系統,這樣即使是在眾多的開放取用資料中,使用者也能快速找到相關文獻資料。
CORE的數據提供了發展新型分析服務的機會。例如,這些數據可以用來監測研究的增長趨勢,驗證開放取用的合規性,乃至於發展新的自動化指標來評估研究的優越性。根據開放取用資料庫的統計,獲得資助的機構數量逐年增加,這促使更多研究成果的開放取用。
CORE目前提供了八種應用,包括CORE API、CORE Dataset、CORE Recommender、CORE Repository Dashboard、CORE Analytics Dashboard、CORE Search、CORE Publisher Connector及CORE SDKs等,這些工具幫助管理和分析學術資料的使用情況,提升學術界的數據分析效率。
「CORE不僅是一個資料庫,更是一個推動學術與知識共享的核心平台。」
隨著CORE的持續發展,未來將有更多具體的功能和應用出現,進一步滿足學術界日益增長的需求。透過數據驅動的研究方法,CORE可能在重塑學術研究的方式上扮演更加關鍵的角色。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學術界又該如何利用像CORE這樣的平台,來促進知識的共享與創新,並推動科學研究的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