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時代,開放存取 (Open Access) 概念正逐漸變得重要,學術研究需要更廣泛的交流與存取。CORE (Connecting Repositories) 是由英國開放大學的知識媒體研究所提供的服務,其主要目的是聚集來自不同系統的開放存取內容,包括各大學術機構的數位資料庫以及開放期刊。通過利用文本挖掘及數據挖掘技術,核心計劃不僅向大眾盈利地提供領域內的內容,還希望推動學術成果的開放存取。
CORE不僅僅是一個搜索引擎,它提供程式化機器存取的功能,這是使其與其他學術搜索系統(如Google Scholar)顯著區分的主要特徵。
雖然當前有許多商業化學術搜索系統,如Google Scholar,但這些系統通常不支援程式化的內容存取,這對於進一步重用開放存取內容(例如文本和數據挖掘)造成限制。CORE的出現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讓學術界的研究人員能夠對超過1.25億篇研究文獻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操作。
CORE提供一個搜索平台,使用者可透過面向主題的搜索,發現最新的學術文章和研究成果。此外,研究工作者可以下載其所需的文獻而不需付費,這使得CORE成為學術研究者和學生的重要工具。
CORE不僅可以訪問文獻,還收集來自全球的研究數據,並不斷擴展其開放獲取內容的資料庫。
CORE於2011年首次上線,最初目的是便於訪問和文本挖掘大量的研究出版物。其價值隨著內容推薦系統的開發而漸漸顯現,這不僅使研究變得更為便捷,還提升了其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隨著時間的推移,CORE吸引了如Jisc和歐洲委員會等重要資金支持,進一步推動了其整體聚合功能。
CORE針對研究者提供了一個API,通過這個API用戶可以搜尋和存取該平台上的數據。此外,使用者也可以下載經過預處理和語意豐富的數據集,這使得數據的使用變得更高效和便捷。
研究人員可以利用CORE的數據來觀察研究增長和趨勢,驗證開放存取的遵從性,甚至發展新的自動度量標準,以評估研究卓越性。根據開放存取文獻登記處的數據,自2007年以來,獲得資助的組織數量持續增長,顯示學術界對開放存取的需求與日俱增。
CORE除提供強大的API外,還涵蓋了多項應用功能,包括:
利用這些應用,研究者可以在不同層面上發揮其數據分析及管理的能力,從而推動研究的深入與創新。
CORE的出現不僅提高了學術文章的可得性,還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機會,來探索更深層的學術洞見。隨著全球對開放存取需求的持續增長,我們不禁要思考,未來的學術研究將如何受到CORE和類似平台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