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開放存取學術資源的需求持續上升。CORE(Connecting Repositories)是一項由英國公開大學知識媒體研究所提供的服務,旨在整合不同系統中的開放存取內容,包括數字圖書館和機構庫的研究成果。該項目不僅為使用者提供了便捷的學術資源搜索平台,更透過文本挖掘和數據挖掘,豐富了所獲取的數據內容,從而促進了學術研究的進步。
CORE的目標是促進學術成果的開放存取,同時提升內容的可發現性、使用性和再利用性。
CORE的服務在於提供可編程的機器存取,而這一點使其與其他商業學術搜索系統如Google Scholar有所區別。用戶可以從文獻的顆粒度進行存取,並透過數據API獲取資訊,打破了過去許多學術資源的使用限制,讓研究者能更自由地進行文本和數據挖掘。
CORE於2011年首次啟動,由Petr Knoth所創立,旨在簡化對大量研究文獻的存取及文本挖掘過程。隨著項目的不斷發展,CORE逐漸被認可為英國的國家開放存取內容聚合平台,並與多國的數字圖書館及機構庫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用戶可透過API或預處理的數據下載來訪問CORE數據,這使得研究者可以靈活地利用這些資源來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分析。
CORE目前已經建立了超過1.25億的開放存取研究成果,這些成果不但可免費下載,使用限制也相對於其他平台更為寬鬆。研究者可以透過詳細的篩選功能來搜尋特定的研究文獻,並且可以透過核心的推薦系統獲得相關內容的連結。
CORE的搜索引擎在2013年獲得Jisc評選為十大開放存取研究搜索引擎之一,進一步凸顯了其對學術研究的貢獻。
透過CORE所聚合和富化的數據,學術界可開展新的分析服務,這不僅有助於監測研究增長和趨勢,更能有效驗證開放存取政策的合規性,並發展出評估研究卓越的新指標。
CORE提供了一系列的應用,包括API、數據集、推薦系統及分析儀表板等,這些工具旨在幫助機構及研究者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聚合的學術資源。這些應用的出現,使得CORE成為研究者和機構之間的有效橋樑,簡化了資訊檢索和資源管理的過程。
隨著研究需求的不斷增加,CORE的角色愈發關鍵。其開放存取資料的理念,根植於布達佩斯開放存取倡議,強調不僅讓使用者能下載和閱讀資料,更允許人與機器的再利用。這樣的進步為學術界開啟了新的機會,對未來的研究走向產生深遠影響。
這樣一個強大的平台,是否能徹底改變我們對學術研究的認識與使用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