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帝國到德格:埃塞俄比亞各民族面對的系統性歧視有哪些?

埃塞俄比亞的歷史長期受到各種民族歧視的影響,這些歧視行為的根源可以追溯至海爾·塞拉西的統治時期,並在隨後的政權中持續存在。政府的民族政策、社會文化的衝突以及政治權力的爭奪,造成各民族之間的緊張局勢,並使某些民族遭受系統性的歧視和排斥。

埃塞俄比亞的民族歧視現象可以用「種族主義」、「民族化」、「民族認同」、「民族仇恨」等術語來描述。

在海爾·塞拉西時代,阿姆哈拉精英將南方少數民族語言視為建立埃塞俄比亞國家身份的障礙。這一時期對哈拉里人、阿法爾人、提格雷人、厄立特里亞人、索馬里人和奧羅莫人等民族的歧視非常明顯。隨著孟吉斯圖·哈伊勒·瑪利亞姆政權的上台,這種歧視並未好轉,反而在某些情況下創造了更大的分歧。

在其統治的過程中,奧羅莫語被正式禁止於教育、公共講話及政府事務中使用,而哈拉里人則遭到迫害。

隨著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TPLF)的上台,梅萊斯·澤納維引入了民族聯邦制,聲稱這是一種更公平的治理結構。然而,許多民族,特別是非阿比西尼亞核心地區的民族,仍然在政治過程中遭受排斥。特別是對阿姆哈拉人、奧戈登人和奧羅莫人的歧視仍舊存在,形成持續的社會緊張。

在1998年厄埃戰爭期間,被標示為「厄立特里亞民族」的埃塞俄比亞公民遭到逐出,這一驅逐行動引發了國際社會的譴責。

隨著阿比·艾哈邁德於2018年當選總理,媒體的自由化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言論自由,但也導致了針對民族的仇恨言論的加劇。特別是在2020年爆發的提格雷戰爭期間,針對提格雷人的種族檔案案件變得愈加普遍。

在戰爭中,提格雷人遭到了廣泛的角色特定檢查,限制了他們的旅行自由,甚至被強迫離開工作。

在戰爭期間,對提格雷人的官方對待方式凸顯了制度性歧視的特徵。許多人因為僅僅擁有提格雷族裔的背景而遭到拘留,並面臨不公正的待遇。例如,與聯合國和平維持任務有關的提格雷軍人被強行遣返回國,面臨可能的折磨或處決。

有報導指出,在2020年11月,約700名提格雷族人因涉嫌與TPLF有聯繫而被拘留,這種基於民族的偏見在後來的幾個月中並未減少。

隨著對民族身份的強烈動員,社會的分化程度也在增加,暴力與國內的仇恨言論交織在一起,使得和平的希望變得更加渺茫。社交媒體上的仇恨言論經常將提格雷人描述為叛徒,進一步加深了社會的撕裂與仇恨。

在社交媒體上,某些政治人物甚至呼籲對提格雷人使用最殘忍的暴力,彰顯了這種民族主義情緒的極端化。

國際社會對於這種現象表現出越來越大的關注,但似乎缺乏足夠的行動來解決問題。這不僅是埃塞俄比亞的問題,也是當今全球許多國家面臨的挑戰。放眼全局,民族認同的形成及其伴隨而來的歧視帶來的影響,是否還能尋求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Trending Knowledge

埃塞俄比亞的種族歧視歷史:哈伊爾·塞拉西時期的真相揭露了什麼?
埃塞俄比亞的歷史長期以來都受到種族歧視的影響,而哈伊爾·塞拉西帝國時期更是種族矛盾的集中期。這段時期的統治者主要是阿姆哈拉族,他們對南方少數民族的語言和文化視為發展埃塞俄比亞國家認同的障礙。 <blockquote> 埃塞俄比亞的種族歧視包含多種形式,包括「族裔化」、「族裔辨識」、「族群仇恨」及「族群分析」等複雜語言。 </blockquote> 在哈伊
TPLF的民族聯邦制如何改變了埃塞俄比亞的政治格局?
自20世紀中期以來,埃塞俄比亞的政治格局因民族問題而變得愈加複雜。在海爾·塞拉西帝國和德格政權的統治下,民族歧視的不平等成為不斷惡化的社會現象。當時,阿姆哈拉精英將南部的少數民族語言視為建立埃塞俄比亞民族身份的障礙,進一步加劇了南北之間的矛盾與對立。進入1991年,撇開長達數十年的壓迫,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TPLF)主導建立了以民族聯邦制為核心的新政權,根本改變了埃塞俄比亞的政治
為什麼阿姆哈拉精英認為南部少數民族語言是國家身份的障礙?
在埃及的歷史長河中,種族歧視的問題長期存在,特別是在哈伊萊·塞拉西(Haile Selassie)統治時期。當時,阿姆哈拉精英認為南部的少數民族語言,如奧羅莫語和索馬里語,是促進埃塞俄比亞國家身份的障礙。這一觀點至今依然在社會中泛濫,影響著不同民族間的關係及國家政策的制定。 <blockquote> 有評論指出,阿姆哈拉精英認為,若不消除這些少數民族語言,則將無法實現真正的國家凝聚力。 </bl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