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洪水到颱風:Project NOAH如何運用科技拯救千萬生命?

在自然災害頻發的菲律賓,Project NOAH(全國性危險評估計畫)成為該國防災應對的核心力量。作為菲律賓主要的災害風險減少與管理計畫,NOAH不僅讓技術成為減災的武器,更提升了政府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挽救了無數生命。

Project NOAH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11年,那是經歷過颱風“仙督”的傷痛,該颱風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為了加強菲律賓在自然災害應對方面的能力,當時的總統阿基諾三世呼籲建立更有效的災害預防與緩解系統。於是,Project NOAH於2012年正式啟動,結合科學與技術來提高國家的災害應對能力。

Project NOAH的目標是在自然災害來襲前提供六小時的提前警報,讓各種相關機構能夠做好充分準備,減少災害造成的影響。

這項計劃的成功依賴於多個組織的合作,包括國立地質科學研究所、氣象局和許多私營公司。Project NOAH涵蓋了八大主要組件,例如安裝自動雨量計和水位監測站,以敏感地追踪洪水預警。同時,透過先進的遙測技術,該計劃也針對高危險區域進行三維洪水淹水及災害地圖的建立,有效提升了地質災害的預測準確性。

此外,為了提升地方能力,Project NOAH還發展了多種應用,包括氣象資訊網絡與地方多普勒雷達系統的建設。這些措施意味著地方社區在面對災害時可以更主動地應對,而非被動等待救災。

Project NOAH的流動應用程式于2012年上線,大大便利了民眾獲取即時災害信息,使得災害減少策略得以在社會的各個層面深入人心。

然而,Project NOAH的命運也經歷了波折。2017年,菲律賓政府宣布由於資金不足停止該計劃,但隨後由菲律賓大学接手,確保這一項目持續運行。Project NOAH的延續不僅是對於技術的支持,更是對於國家治理理念的堅持與延續。

隨著技術的進步,Project NOAH也贏得了多項國際及地方的獎項。包括2014年聯合國世界峰會移動內容獎的電子包容性和賦權類別獎,這是菲律賓首次在這一領域獲獎。這些獎項不僅提升了該計劃的國際知名度,同時也鼓勵更多創新技術在社會福利中的應用。

Project NOAH如今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災害管理平台,讓科學、社區、藝術及商業攜手應對未來的挑戰。

該計劃的成功不僅在於技術的高效運用,更在於激發了社會各界對災害減少的高度認識。隨著社會對自然災害的關注度上升,如何將計劃中的科技應用普及至絕大多數的民眾,使得每個人都能成為減災的生力軍,將是Project NOAH未來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這一項目目前已經多方運作,持續地促進社會對於科技及環境變遷的重視。最終,如何在面對自然災害的挑戰時,讓每個社區都具備足夠的抵抗力,來保護人們的生命財產,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深思的問題嗎?

Trending Knowledge

全菲國最強災難應對系統:Project NOAH背後有何秘密?
在面對頻繁的自然災害影響下,菲律賓的災難風險減少及管理系統於近年來經歷了重要的轉變。Project NOAH(全國危險作業評估系統)便是這一轉變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畫結合了科學和技術於災難管理,以加強民眾對自然災害的應對和準備能力。 <blockquote> Project NOAH的建立是對2011年破壞性熱帶風暴Sendong後的呼應,旨在提供更完善的災害預防
從啟動到解散:Project NOAH究竟做了些什麼,改變了什麼?
Project NOAH(全國性災害風險評估計劃)是菲律賓的主要災害風險減緩和管理計劃。該計劃由菲律賓大學管理,最初由科學與技術部(DOST)在2012年至2017年間主持。此項目是對阿基諾總統(President Aquino)在2011年12月熱帶風暴Sendong所引發的災難後,對更好災害預防及減緩系統的呼籲的直接回應。這一計畫於2012年7月6日在馬里基納市正式啟動,藉由
為何Project NOAH成為菲律賓抗災的無敵武器?
Project NOAH(全國性災害風險評估計畫)成立於2012年,是菲律賓的主要抗災風險減少與管理計畫。這一項目由菲律賓大學主辦,最初是由科技部(DOST)管理,旨在響應當時總統阿基諾的號召,建立一個更好的災害防範和減緩系統。Project NOAH的成立,得益於2011年12月毀滅性熱帶風暴Sendong的經驗教訓,該風暴造成了嚴重的災害和生命損失。 歷史與服務 Pr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