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應蛋白(CRP)是一種在血漿中發現的環形(環狀)五聚體蛋白,其濃度會因發炎而上升。這種急性期蛋白源自肝臟,在巨噬細胞和T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6時增加。CRP的生理作用是結合表面表達的溶血磷脂酰膽鹼,這些表面主要存在於死亡或受損的細胞(以及一些類型的細菌)上,進而通過C1q激活補體系統。
CRP由肝臟合成,並受巨噬細胞、T細胞及脂肪細胞(脂肪細胞)所釋放的因子影響。作為小五聚蛋白家族的成員,CRP在急性炎症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被認為是最早被識別的模式識別受體(PRR)。
CRP的歷史始於1930年Tillett和Francis的發現,最初被認為可能是一種病原體分泌物,後來的研究證明了其是肝臟合成的天然蛋白。
CRP的合成過程涉及多個步驟。初步的刺激通常來自於感染、創傷或腫瘤等情況,這些刺激會導致巨噬細胞及脂肪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6(IL-6),從而促使肝臟合成CRP。進一步的,這種蛋白質在血清中以穩定的五聚體結構存在,通常呈盤狀形態。
CRP透過結合細菌細胞表面的磷膽鹼來介導補體系統的激活,這促進了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幫助清除壞死和凋亡的細胞及細菌。CRP的這一機制雖然能夠促進細胞的廢棄,但對於潛在可再生的缺血/缺氧細胞來說,也可能導致它們過早死亡。
此外,CRP能夠結合Fc-gamma受體IIa,這對於IgG類抗體的結合也具關聯。CRP的急性期反應是由於IL-6等細胞因子的增加,這些細胞因子會促進肝臟合成CRP和纖維蛋白原。該過程大大增強了先天免疫的防禦能力,保護我們不受各種感染的侵害。
通常的CRP測量方法僅能檢測到10至1000 mg/L的CRP水平,而高敏感性CRP(hs-CRP)則可以檢測到0.5至10 mg/L的範圍。hs-CRP被用作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標記,當其超過3 mg/L時,則被視為高風險,但低於1 mg/L時則為低風險。在許多情況下,CRP的快速測量比hs-CRP便宜且便利。
CRP主要作為發炎的標記物進行診斷。在許多病理情況下,其水平可以反映疾病的進展或治療效果。當發炎或感染存在時,CRP的濃度可以迅速上升至500 mg/L以上,顯示它在急性炎症中的重要性。
然而,CRP的升高並不特異於任何特定疾病,因此它在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方面的應用仍需結合其他參數,如膽固醇水平及糖尿病等因素。
隨著對CRP的理解逐漸深入,科學家們正探討其在各種疾病中的潛在應用。對CRP及其對心血管病變的影響的研究持續進行,已經顯示其在影響脂質代謝、動脈粥樣硬化及多種炎症反應中具有關鍵作用。CRP的角色可能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標記,而是參與了生物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因此,對於我們而言,研究CRP的合成及其在體內的功能不僅有助於醫療診斷,還可能指導未來的治療策略。最終,我們是否能夠充分理解CRP在疾病中到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