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鄰近政策(ENP)作為歐盟的外部關係工具,旨在促進歐盟與其東部和南部鄰國之間的聯繫。這些國家包括尋求成為歐盟成員或更緊密地與歐盟整合的國家。儘管如此,這一政策並不涵蓋歐盟的最外圍領域的鄰國,比如法國在南美洲的屬地。相對於與歐盟成員國陸域接壤的國家,ENP主要涉及阿爾及利亞、埃及、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利比亞、摩洛哥、巴勒斯坦、敘利亞和突尼斯等南部國家,以及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白俄羅斯、喬治亞、摩爾多瓦和烏克蘭等東部國家。
根據ENP的規定,歐盟向符合政府和經濟改革條件的鄰近國家提供財政援助。
歐洲鄰近政策於2003年首次由歐洲委員會提出,目的是在2004年擴大的歐盟新成員國之後,促進歐洲及其鄰國之間的更緊密聯繫,以避免在歐洲再度劃分新的邊界。這一政策意在建立一個環繞的國家圈,這些國家有朝一日可以進一步整合,但不一定成為歐盟的正式會員。
理論上,歐盟將這些鄰國看作是「擴大的夥伴關係」,然而實際的成員國路徑卻仍然不明確。
自2014年起生效的歐洲鄰近工具(ENI)為ENP提供了資金支持。該工具的主要原則是激勵最佳表現和提供更快、靈活的資金。ENI的預算為154億歐元,主要通過多個項目提供資金,並取代了早期的歐洲鄰近和夥伴政策工具(ENPI)。
最近的協議主要歸涵蓋兩大政策:穩定與協會進程(SAP)和歐洲鄰近政策(ENP)。這些協議通常不明言EU成員資格,使得地中海和東歐鄰國在實際上面對會員問題時的進程充滿不確定性。
這些協議被批評為更偏向於滿足歐盟的利益,而非平等的夥伴關係。
儘管ENP被設計為促進合作和改革的平臺,但其實際運作面臨許多挑戰。批評者指出,歐盟在推動其共通價值觀和規範時,往往採取「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這限制了「夥伴」國家的意見和建議的空間。
特別是在阿拉伯之春期間,對於歐盟與地中海國家之間所存在的腐敗問題及利益關係的批評聲層出不窮。
未來歐盟的鄰近政策將繼續如何演變,並可能在東部和南部鄰國的整合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儘管一些鄰國對於整合的期待仍然存在,但現實的政治與社會挑戰是否能夠被克服,將決定這些國家是否能夠向歐盟靠攏,或者他們未來的路向會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