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僅僅依靠員工的正式職責與工作要求已經無法滿足組織的需求。企業越來越重視職場中的情境表現(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即那些超越正式職責範疇的自願行為。這些行為不僅有助於提升組織的整體效率,還能夠改善工作氛圍,促進員工之間的合作與信任。
根據Organ的定義,OCB是「個體自願的行為,這些行為不直接或明確地受到正式獎勵體系的認可,並且合計起來促進了組織的有效運作。」
OCB被認為是一種自願性行為,這類行為並非工作描述中明確規定的要求,而是員工基於個人選擇所做出的行動。這裡涉及三個主要的方面:首先,OCB是一種自由選擇的行為,不屬於工作描述中明確的職責範疇;其次,OCB不僅超越了工作要求,還積極促進了組織整體效率。
從1970年代末開始,OCB的研究逐漸增多,尤其是在組織行為學中被認為對於提高整體工作效率至關重要。儘管OCB的定義受到一些批評,但它的概念已成為理解員工在工作環境中行為的重要框架。
根據學者的研究,OCB被劃分為若干維度,其中包括利他行為、一般合規、體貼、社會責任以及運動精神。利他行為主要表現為幫助同事的行為,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這些行為都是促進組織效能的重要因素。
「運動精神意味著員工對於不理想的工作狀態有容忍度,並不會抱怨與擴大問題。」
通過理解OCB的多維度性,組織可以更好地尋找提升員工滿意度和生產力的方法。研究顯示,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對組織公正感及對領導的支持性等因素均有顯著相關性。
動機是促使個體參與OCB行為的關鍵因素。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與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均強調了內在驅動力與外在獎勵在促進OCB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在公共部門,內在動機往往能驅動員工更自發地參與到有益於組織的行為中去。
「公共部門的員工通常比私營部門的同事展現出更高程度的OCB,這一現象可歸因於他們內心對公共服務的強烈責任感。」
與此同時,組織文化和變革型領導也在鼓勵OCB的文化中發揮了不可小覷的作用。當員工感到自己所處的環境支持、尊重他們的貢獻時,他們更有可能去展現出超出自身工作描述的額外行為。
在探討OCB時,不同性別的行為表現也受到了關注。研究顯示,女性往往更偏向於展現利他與關切的行為,而男性則較強調公民責任與體育精神。此外,反向的行為──即對工作場所有害的行為(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 CWB)也逐漸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CWB與OCB之間的關係並不如外界所想的那樣簡單。
「雖然OCB與CWB似乎是對立的行為,但實際上,研究發現這兩種行為之間的關聯性並不如預期的那麼強烈。」
儘管OCB與CWB在定義上有所不同,但二者的交互影響卻能夠提供對工作場所行為更深層的理解。通過深入挖掘促使這些行為的驅動因素,企業及組織能夠有效地塑造員工行為,提升整體的工作表現。
了解OCB及其運作對於現代組織而言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步驟。這些超越工作描述的行為,不僅能夠提升員工及組織的整體效能,還能促進更加融洽的工作環境。因此,我們該如何激發並維護這些潛在的行為表現,進一步提升團隊的整體合作與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