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姓名,時常被稱為洗禮名,是在基督教洗禮的過程中所賦予的宗教個人名稱。雖然現今多數由父母於出生時起名,傳統上,基督教姓名則是在嬰兒洗禮時賦予。這在許多講英語的文化中,基督教姓名通常即為一人的名字,通常也是他被主要認識的名稱。隨著時間的推移,基督教姓名的意義逐漸變化,與其他名字(如給予的名字、首名及前名)在某些情況下交替使用,這在傳統的基督教國家裡仍然是常見的日常表達。
「基督教姓名不僅是個人獨特的名,也是在洗禮或基督化過程中賦予的一個身份。」
根據《路加福音》的記載,猶太人有在男孩第八天割禮時給予名字的傳統。這被認為是使徒時期的慣例,讓新洗禮者能被賦予一個名稱。例如,在使徒保羅的轉變之前,他被稱為掃羅,改名為保羅。這一轉變的時間與保羅的洗禮並不完全一致,現代學者普遍不再認同這一觀點。
「在羅馬的地穴出土的早期基督教文獻中,第一至第三世紀的基督徒名稱與周圍的異教徒並無顯著區別。」
在基督教的早期歷史中,改名在洗禮後成為普遍現象。例如,一位名為巴爾薩穆斯的殉道者在接受洗禮時受到新名稱彼得的賦予。這一作法常見於早期的基督徒中,反映了人們對於新身份的重視。
基督教文獻中的一些教父和靈修作家曾鼓勵信徒在洗禮時給予孩子的名字應只限於被教會承認的聖人名或天使名。然而,對於這種要求的遵守並不嚴格。歷史上可見許多非宗教性質的名字,如威廉、羅伯特等,廣泛存在於中世紀的名稱中,顯示出姓名選擇上的多樣性。
「儘管有規定不應在洗禮中使用敗壞的或異教的名字,但許多如“聖誕”和“復活節”這樣的名字卻成為了常見的基督教名字。」
改名的作法不僅限於洗禮,許多中世紀的例子表明,任何重要的身份變化,如接受新宗教信仰時,往往伴隨著新名字的賦予。舉例如英國聖人溫弗瑞斯和威利巴德,他們在前往羅馬時分別獲得了波尼法斯和克萊門特的名字,反映出這種傳統的延續。
透過對基督教姓名的深入了解,我們能夠看出這些名字不僅承載著文化和宗教的歷史,也影響著後世對於身份的認知。基督教姓名不斷演變,從古老的傳統至今,是否說明了個人信仰及文化背景對於姓名選擇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