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姓名,通常也被稱為洗禮名,是在基督教洗禮時給予的一種宗教名字。雖然如今大多數情況下是在出生時由父母命名,但這些名字的歷史讓人非常驚訝。
在英語文化中,基督教姓名通常是指個人的名字,即人們通常所稱之的名字。傳統上,基督教姓名是於基督教洗禮的場景中給予的,這在現代和中世紀基督教中尤為普遍。據威廉·坎登的建議,伊麗莎白時代的英格蘭使用基督教姓名時不必與洗禮有關,而是用作「給予的名字」的意思:基督教姓名是用來區分個體的,而姓則用來區分家庭。
基督教姓名並不是僅僅指家庭中某個成員的特有名字,而是洗禮時給予每個孩子的名字。
在英國宗教改革之前,平信徒被教導在有必要情況下進行洗禮,所用的話是:「我奉父的名給你施洗。」這裡的「施洗」實際上是指「命名」,而「基督教姓名」就是「洗禮名」的意思。
根據希伯來的習俗,男孩在出生後第八天接受割禮時給予名字,這一習慣可能是使徒時期所創立的。許多學者指出,新教後期的洗禮與名字的習俗相連,但他們發現這一點並不簡單。事實上,早期的基督徒與周圍的異教徒在名字上沒有明顯的區別。
早期基督徒的名字中出現了許多前基督宗教神靈的名字,例如赫爾墨斯(Hermes)等。
基督教姓名的分類不僅根據其來源,還可以根據其意義來進行劃分。某些名字純粹源自異教神話,例如墨丘利(Mercurius)和巴克斯(Bacchus),而另一部分名字則有著基督宗教的意義,比如「救贖者」(Redemptus)和「堅毅」(Vincentius)等。
在基督教早期,接受洗禮時改名的習俗很普遍。聖巴爾薩穆斯在接受洗禮時被賦予了彼得這個名字。這種習俗在後來的基督教歷史中得到了延續。改名不僅限於洗禮,許多信徒在接受聖職時也會改名,以紀念自己的信仰和轉變。
然而,儘管有不少規定和教誨,許多基督徒仍然會用非宗教性質的名字。這反映出基督教命名慣例的彈性,雖然傳統上倡導用聖人名稱,但實際上許多父母會選擇更常見的名字來命名他們的孩子。
例如,許多家庭會根據其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來選擇姓名,而不僅僅是依爲宗教考量。
基督教姓名與古羅馬神話之間的關係揭示了文化融合的深度及其對當代社會的影響。這些名字如何反映了個人身份與信仰的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