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麻醉後的患者中,術後噁心和嘔吐(PONV)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種情況使得患者在接受手術後在麻醉回護病房(PACU)或手術後的24小時內,會感到噁心、嘔吐或作嘔。每年約有10%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受到PONV的影響。PONV不僅不舒服,還會延遲患者的活動、進食、輸液及藥物攝入。本文將探討女性和肥胖如何影響手術後這一不適的風險。
催吐藥物,如一氧化二氮、物理斯的明和鴉片類藥物,通常在麻醉中使用,這些藥物刺激位於第四腦室底部的化學感受器觸發區,使其在面對毒性和藥理刺激時特別敏感。幾種神經傳遞素,例如組胺、多巴胺、血清素、乙醯膽鹼和近年來被發現的神經激素-1(物質P),也與PONV的發生緊密相關。對於女性及肥胖患者而言,他們的PONV風險顯著增加。
女性和肥胖是影響術後噁心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份研究指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經歷PONV,這與激素、代謝以及生理差異都有關連。另一項研究顯示,肥胖患者的PONV風險也相對增加。具體而言,患者的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MI)、年齡以至於過去的疾病歷史,都可能是術後噁心的潛在預測因素。使用可致噁心嘔吐的麻醉劑(如揮發性麻醉劑和鴉片類藥物)或替代療法可能會使這一風險進一步上升。
女性在手術過程中,由於其獨特的生理特點,激素波動可能會在術後影響腸胃運動,導致更高的PONV發生率。特別是在月經週期的某些階段,雌激素和黃體素的變化可能會促進這種反應。
肥胖被認為會賦予術後噁心更高的風險,可能是一方面因為脂肪組織對麻醉藥物的影響。一項研究顯示,BMI更高的患者在手術後發生PONV的比例明顯上升。這可能與他們的生理代謝、麻醉藥物在身體中的分佈以及麻醉劑的用量相關。
在對待PONV的問題時,多種預防策略被提出,包括使用抗噁心藥物。例如,類似奧藍司龍和地塞米松等藥物被認為在減少PONV方面具有顯著效果。重要的是,術前的禁食時間設定也可能影響噁心的風險,一些研究顯示,如果允許患者在手術前隨意攝取清水,則有助於減少術後的噁心與嘔吐發生率。
對於女性和肥胖患者,PONV的風險需要引起重視,醫療團隊應根據這些因素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最終,術後患者的整體舒適度和康復速度將因這些因素而受影響。那麼,在手術前,針對這些高風險群體,醫生應該採取哪些具體的預防措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