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的噁心和嘔吐(PONV)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患者在麻醉護理病房(PACU)或手術後的24小時內可能會經歷噁心、嘔吐或乾嘔。每年約有10%的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受到PONV的困擾。這種情況不僅令人不適,還可能導致患者在手術後的行動、飲食、水分攝入及藥物使用上延遲。因而,對於如何有效對抗PONV已成為醫學界的重要課題。
造成PONV的因素
麻醉過程中常用的導致嘔吐的藥物包括一氧化二氮、物理斯的明和鴉片類藥物,而靜脈麻醉藥物丙泊酚則是目前被認為最不會引起噁心的全身麻醉藥物。
PONV的發生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患者的個體差異、手術類型及麻醉方式。許多研究顯示,女性、肥胖者以及有過往噁心嘔吐史的患者,經歷PONV的風險更高。此外,某些手術類型,如婦科手術、腹部手術和眼耳鼻喉手術等,亦跟PONV的風險相關。病人或手術的特性可決定相應的PONV風險。
PONV的預防措施
關於預防PONV,醫療人員可選擇使用抗噁心藥物,例如奧司他丁(ondansetron)或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等抗噁心藥物來降低PONV的風險。研究表明,這些藥物能有效減少手術後的噁心和嘔吐。除了藥物治療,選擇適當的麻醉類型及手術中增加靜脈液體的補給也可能減少噁心的發生。
專家建議採用多重療法來預防PONV,這包括使用區域麻醉以避免嘔吐藥物的使用。
PONV的治療方法
就目前而言,雖然沒有單一的抗噁心藥物在單獨使用時特別有效,但專家們推崇的多重療法可以組合不同類型的藥物來更有效地控制PONV。例如,5-HT3受體拮抗劑,如奧司他丁和格拉司頓,可以在手術結束時腸內一次性給藥。而抗膽鹼藥物,如史考計明(scopolamine),則可作為貼片使用,可有效延長作用時間。
此外,皮質類固醇如地塞米松,也因其抗噁心的特性而被廣泛推薦。雖然它們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暫時性的血糖升高及傷口癒合變差等問題,但對於減少麻醉後依賴鴉片藥物的需求卻有直接的好處。
研究顯示,結合使用地塞米松和奧司他丁的療法,被認為是對抗PONV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
替代療法的探索
除了藥物治療,還有其他替代療法可供考慮。一項研究顯示,施以壓力於心包經6號點的經穴療法,對於緩解PONV可能有正面效果。例如,使用P6點的壓力療法相對於偽壓力療法在控制噁心方面效果明顯,雖然在嘔吐的控制上並未顯著改善。電麻醉的使用及其他相關技術的探索也顯示出潛在的治療效益,但目前仍需更多的研究來探討這些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PONV的流行病學與挑戰
根據研究,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中,術後出現噁心或嘔吐的機率通常在25%到30%之間。PONV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還可能引發一些重大併發症,例如胃內容物的肺部吸入,這可能會導致手術結果的惡化。根據一項研究,約有1%的日間手術患者因未控制的PONV而需要不期而至的過夜住院治療。
病人在接受手術前是否應該接受全面的PONV風險評估,並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案,成為當今醫學界值得思考的重要議題。那麼,身為患者或醫療提供者,我們該如何在手術前做好準備,以應對這一潛在的挑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