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處方藥的價格一再創下世界之最,這一議題在21世紀引發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在2009年的美國醫療改革辯論中,以及2015年再次受到重視。許多專家指出,缺乏政府對於藥品價格談判的能力,是美國藥品價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不僅影響到美國民眾的健康開支,還使得美國成為全球研發支出的主要補貼者。
根據2021年一項全面性的研究,美國的處方藥價格比其他32個比較國家的價格高出256%。
藥品價格的飆升與歷史因素緊密相關。直到2003年,由共和黨主導的國會通過了《醫療保險處方藥、改善和現代化法案》,這項法案禁止美國最大的單一支付醫療系統即醫療保險(Medicare)進行藥品價格的談判。這一舉措任由藥品製造商設定價格,造成了美國處方藥價的自由市場波動。
民意調查顯示,86%的美國人支持醫療保險允許談判藥品價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支持率甚至在不同黨派之間也出現了趨同的現象。儘管多次嘗試撤回價格談判禁令的提案在國會受到阻礙,但該議題始終未曾離開人們的視野。
2022年的《通脹減少法案》讓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可以開始協商所選處方藥的價格,這是自2003年以來的重大變革。
根據該法案,自2026年起,醫療保險將能夠就部分處方藥進行價格談判,這一舉措被廣泛認為是減輕美國藥品價格壓力的一個重要進展。這一改變可能會對全體國民的經濟狀況產生深遠的影響。
高昂的藥品費用導致許多美國人面臨財務困境,根據統計,近20%的美國家庭在醫療開支上所佔比例超過十個百分比,這使得他們在用藥上不得不艱難選擇。有研究指出,超過一百萬的美國老年人因無法承擔處方藥費用而面臨早逝的風險。
另有一項研究指出,成本困境迫使許多人放棄或減少處方藥的用量,如此一來可能會引發健康問題的惡循環。調查顯示,四分之一的美國患者曾因成本原因未能正常取用處方藥物。
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的處方藥價格相對較高,許多美國人選擇通過加拿大等地進口藥品。這種情況顯示出目前市場上的藥品定價缺乏透明度,而過度的市場獨占也是導致價格飆升的一大原因。
根據調查,許多美國人在與加拿大的價格對比中發現,相同的藥品其價格差異可達數倍。
展望未來,如何能在保障公眾健康的同時,讓處方藥的價格回到可負擔的範圍內,將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不論是通過政府的談判還是依賴市場競爭,藥品成本都將持續影響著千千萬萬美國人的日常生活與健康支出。
在這樣的背景下,你是否願意與相關部門共同努力,促進藥品價格的合理化,還是選擇繼續以高價支付來獲取生命所需的藥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