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中,心理健康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對於遭受創傷的兒童及成人來說,理解他們所面對的創傷性心理疾病至關重要。據專家指出,成人的複雜創傷後壓力症(CPTSD)與兒童的發展性創傷障礙(DTD)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其表現和根源卻有所不同。透過對兩者的分析,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識別症狀,以及尋找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CPTSD被定義為一種由於長期或重複的創傷經歷而形成的心理疾病,這些創傷通常包括情感虐待、家庭暴力或其他長期存在的創傷。在2022年生效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 (ICD-11)》中,CPTSD被新納入心理疾病的範疇,其中有三個主要症狀群組:情感調節困難、對自我的負面信念,以及人際關係的問題。
「兒童的發展性創傷障礙(DTD)代表了兒童在發展早期所遭受的多次創傷,而這些創傷常常由其主要照顧者引起。」
相比之下,DTD專注於兒童在發展過程中因遭受長期的創傷而導致的困擾,這些創傷可能是可識別的事件,如性虐待、暴力或感情上的背叛。與成人CPTSD不同,兒童的心理發展階段會影響其病症表現。
在對症狀進行辨識時,成人和兒童的表現有所不同。成人的CPTSD症狀包括情感不穩定、對自我及他人的關係情感脆弱、創傷重現等。然而,對於兒童來說,他們的症狀則更可能表現為行為問題和情感治療上的困難。
「兒童在面對創傷時,可能難以發展健康的自我認識,並且經常出現社交隔離或信任問題。」
此外,研究者指出,兒童在面對創傷時容易出現以下幾個領域的症狀:「依附關係問題,情感調節困難,自我認知的破碎等。」而成人則更可能表現出情感失控、孤立感及自我貶低等症狀。
在診斷方面,對於CPTSD和DTD的對應標準也有所不同。成人的CPTSD的診斷通常要符合多個臨床規範,包括情感調節的困難及為自己感到羞愧等。而對於兒童而言,則需充分考慮其發展階段,及其與主要關係人之間的互動。
「很多專家認為,對兒童來說,發展性創傷障礙(DTD)這一概念會更加符合其病理機制。」
這表明在治療過程中,應該更加關注兒童所面臨的環境因素及其家庭背景。
治療上,對於CPTSD的成人,可通過情感調節訓練、心理治療及支持性治療來幫助病人。與此同時,對於DTD的兒童,則更需關注其家庭環境及照顧者的責任,因為這些因素對其恢復發揮著核心作用。
「在治療兒童發展性創傷障礙時,首先必須保障其安全,並創建有助於信任建立的環境。」
而且建議由專業的心理健康提供者採用多元的治療方法,以應對不同的需求。
總而言之,CPTSD與DTD各有其特性及治療需求。在進行診斷和治療時,了解其不同的表現及背景至關重要。通過進一步的研究與對話,我們或許能找到更具體而有效的方案來協助這些受到創傷影響的群體。那麼,您是否曾經思考過,如何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對心理創傷的認知和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