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造口術的潛在風險:你知道哪些意外可能發生嗎?

膽囊造口術,或稱膽囊切開術,作為一項重要的醫療程序,主要用於治療膽囊疾病,特別是急性膽囊炎。此手術方式允許醫生透過皮膚在膽囊上建立一個造口,以利引流膽汁。然而,如同其他醫療程序一樣,此術式也伴隨著多種風險與併發症,這可能成為患者的潛在隱憂。

膽囊造口術指徵

膽囊造口術通常在患者出現嚴重的膽囊炎而不適合進行傳統手術時進行。

此手術適用於一些特定情況,包括:

  • 臨床不穩定的重症患者無法耐受手術
  • 無法耐受麻醉的患者
  • 存在重度系統性疾病的手術高風險患者
  • 對醫療管理無反應的患者(經過72小時的醫療治療仍無改善)
  • 根據東京指引的重度急性膽囊炎

膽囊造口術的禁忌症

在進行此手術時,有些禁忌症需要特別注意,包括:

  • 凝血功能異常
  • 膽囊與皮膚間存在消化道內容物介入(增加器官穿孔的風險)
  • 膽汁性腹膜炎
  • 腹水

經皮膽囊造口術的過程

手術接近方式

經皮膽囊造口術通常在影像導引下進行,主要透過超聲波或電腦輻射影像進行。

最常見的途徑是經肝路徑,這種方法雖減少了膽汁渗漏的風險,但卻提高了肝臟出血的風險。

兩種主要的接近方式包括:

  • 肝路徑:這是最常見的方式,通過肝臟直接進入膽囊,優點在於降低膽汁泄漏的風險。
  • 腹膜路徑:當解剖挑戰或肝臟疾病阻礙肝路徑時,此方法被選用,但可能伴隨更多的膽汁滲漏。

手術技術

在手術前,醫生會全面檢討患者的影像學資料,並進行相關的臨床評估,以確保患者的穩定性。

手術中通常採用Seldinger技術或Trocar技術次進行膽囊造口,以插入引流管。

無論採用哪種技術,醫生都會確保插入器具的最低風險及有效性。

手術併發症

雖然膽囊造口術的併發症發生率約為10%,但仍需警惕以下併發症:

  • 導管脫落或堵塞
  • 膽汁漏出
  • 重度出血或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經肝路徑手術在降低器官穿孔及膽汁泄漏方面顯示出其優勢。

內視鏡膽囊造口術的選擇

內視鏡膽囊造口術被視為經皮胆囊造口術的替代方案,主要適用於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

內視鏡超聲引導膽囊引流

這是一項以高成功率並發症相對較少的技術,但也潛藏有支架阻塞和未來手術的風險。

結論

膽囊造口術雖然能夠緩解膽囊炎的症狀,卻也伴隨著一定的潛在風險。从手术的指征、禁忌症到手术后的管理与可能的併發症,医生和患者需要通力合作以降低风险,确保最佳的治疗结果。在手術決策中,患者該如何考量這些潛在的風險與利益呢?

Trending Knowledge

經皮與內窺鏡膽囊引流的抉擇:哪一種方式更安全有效?
膽囊引流術(Cholecystostomy)是一種常見的醫療程序,用於通過經皮或內窺鏡方式引流膽囊。1887年,美國外科醫生約翰·斯陶赫·博布斯首次進行了這一程序。該手術的主要目的是在液體累積的膽囊引起感染或膽囊炎的情況下提供緊急解決方案,尤其是當病患無法安全手術時尤為重要。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選擇進行膽囊引流的技術也越來越多,這使得臨床醫生在經皮膽囊引流和內窺鏡膽囊引流之間面臨著拷問和挑戰。
危急時刻的救援:何時需要進行膽囊造口術?
膽囊造口術(Cholecystostomy),一項重要的醫療程序,旨在透過經皮或內視鏡的方法排空膽囊。這一手術歷史悠久,最早由美國外科醫生約翰·斯圖爾特·博布斯(John Stough Bobbs)於1867年進行。膽囊造口術在當今臨床中仍具有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面對急性膽囊炎或者其他膽囊疾病的病例上。當患者因健康狀況不佳而無法忍受膽囊切除手術時,膽囊造口術則成為了一項關鍵的救援措施。
膽囊手術背後的科學:如何判斷病人是否適合手術?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對於膽囊手術的需求逐漸增加,尤其是在處理膽囊炎等相關疾病時。膽囊手術不僅關係到病人的健康狀況,還涉及諸多醫學判斷。如何明智地判斷病人是否適合進行這項手術,成為了醫療界的一個重要議題。 什麼是膽囊手術? 膽囊手術,特別是膽囊切除術,旨在移除病變的膽囊,以防止進一步的健康問題,如膽結石和膽囊炎。這項手術通常涉及全身麻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可能選擇
膽囊引流的神秘過程:如何成功地進行膽囊造口術?
膽囊造口術(或稱膽囊引流)是一項用於透過皮膚或內視鏡方法引流膽囊的醫療程序。此程序涉及在膽囊中創建一個造口,以便放置引流管或支架,首度由美國外科醫生約翰·史陶夫·波布斯(Dr. John Stough Bobbs)於1867年進行。這項手術通常在病患有膽囊炎或其他膽囊疾病且病情嚴重時進行,需要推遲或延遲膽囊切除術。2007年,托德·巴倫(Dr. Todd Baron)和馬克·托帕奇安(Dr. Ma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