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博士後研究變革:如何改變了學術聘用制度?

博士後研究員和博士後研究者,簡稱為「後職」,是在完成博士學位後從事專業研究的人。隨著學術環境的變化,尤其是十年來學術界的結構性轉變,博士後研究所面臨的挑戰和機會也大大變化。在英國,自2003年以來,有25%的自然科學博士畢業生選擇繼續攻讀博士後研究,該比例顯然顯示出此路徑對某些學術職業生涯的必要性。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數據,自1973年以來,生物科學博士持有者獲得終身教職的比率已從超過50%降至2006年的不到20%。

在英國的學術界,博士後研究不僅是提升學術職位的必經之路,也是進行原創研究的重要途徑。根據2008年的一項重要裁決,持有連續四年固定合約的研究人員不再是臨時員工,而是有權獲得無限期合約。這一變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博士後研究員的工作保障,但仍有許多人在尋求穩定的學術職位時面臨挑戰。

博士後研究的全球現狀

在美國,博士後研究者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根據統計,獲聘的博士後研究人員在獲得學位後的一到五年內的中位數薪水為42,000美元,明顯低於75,000美元的終身教職平均薪水。這一差距反映出學術界的壓力和競爭日益激烈。此外,隨著新冠疫情對勞動市場的廣泛影響,許多領域的博士後職位因缺乏合格的應聘者而變得空缺。

有研究顯示,只有約17%的博士後研究者最終獲得終身教職,而1970年代該數字為50%。

學術聘用制度的挑戰

博士後研究員現在經常需要得到必要的技能以進入非學術職業,這在許多高等教育機構的使命中變得越來越重要。美國的America COMPETES法案意識到研究生支持的重要性,要求國家科學基金會調整研究生獎學金的 funding。這凸顯出學術界在蔓延的職業不穩定性下所面臨的現實挑戰。

其他國家的案例

在印度,許多著名學院為博士後研究者提供職位,並且提供的薪金範圍相對較低。中國的博士後制度始於1985年,並引入了多項管理規定,對博士後研究者進行定期評估。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學術界對博士後研究者的依賴程度不斷上升,並出現類似的結構性問題。

如同許多國家的情況,在中國,博士後研究常常被誤認為是學位,而不是一種職位。這導致了過度評估的問題,妨礙了創新的研究環境。

在努力改善條件的過程中,加利福尼亞州的博士後研究者成立了工會,以獲得更好的工作條件,包括投訴程序的保障。他們逐漸意識到,需要通過溝通和組織來爭取更好的工作權益。

結論

隨著博士後研究的持續發展及其在學術界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各國的博士後制度都有其獨特的規範和挑戰。這些變革不僅影響了學術聘用制度,也影響了未來研究的結構和方向。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不斷變化的學術環境,研究人員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以適應這樣的變化呢?

Trending Knowledge

為何博士後研究員的職業未來如此不確定?探索真相!
博士後研究員,或簡稱「postdoc」,是指在完成博士學位後,專業從事研究的人。儘管這類學術任職通常是臨時性的,但人們在進入學術界之際往往認為這是成為教職的必要步驟。然而,近年來的數據顯示,博士後研究員的職業未來變得越來越不明朗。 博士後現況與挑戰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數據,自1973年以來,獲得生物科學博士的進入終身教職的比例已從50%降至2006年的不到20%。這顯示了學
從生物科學到工程:為什麼博士後的位置在美國如此競爭激烈?
隨著生物科學和工程學研究的持續發展,博士後研究員(postdoctoral fellow或postdoc)成為許多學術領域的重要角色。博士後是指完成博士學位後,專業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士。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數據,自1973年以來,持有生物科學博士學位的人中,獲得終身職教職的比例從超過50%下降至2006年的不到20%。這一數據揭示了博士後職位的競爭性正在增強,尤其是在美國。 <
博士後的秘密:他們如何在學術界掙扎求生?
隨著研究生教育的普及,博士後研究人員(通常稱為postdoc)在學術界中的地位逐漸變得重要。然而,這些科學家們在追求學術生涯的過程中卻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在美國,只有不到20%的生物科學博士後研究人員能夠獲得終身職位,而曾經的比例超過50%。這些數據顯示了當今學術界的變遷與擁擠的職場競爭。 <blockquote> 博士後研究不僅是學術任務的延續,也是專業技能增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