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後的秘密:他們如何在學術界掙扎求生?

隨著研究生教育的普及,博士後研究人員(通常稱為postdoc)在學術界中的地位逐漸變得重要。然而,這些科學家們在追求學術生涯的過程中卻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在美國,只有不到20%的生物科學博士後研究人員能夠獲得終身職位,而曾經的比例超過50%。這些數據顯示了當今學術界的變遷與擁擠的職場競爭。

博士後研究不僅是學術任務的延續,也是專業技能增長的重要機會,但找到合適的職位卻變得愈加困難。

博士後研究通常由某位首席研究者(Principal Investigator)負責監督,他們在此期間發表學術論文,以應對學術界對發表和研究成果的嚴格要求。不過,根據2018年維吉尼亞科技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調查,只有約17%的博士後最終能獲得終身職位,這與1970年代的狀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許多英語系國家,如美國和英國,博士後研究人員被視為是學術界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有一個突出的問題是,這個職位是否真的能提供穩定的職業路徑?長期的固定合約導致了許多博士後人員在經歷數年的學術訓練後,仍無法獲得理想的學術職位。

根據調查,博士後在學術界的職業生涯似乎不如他們的學術成就所預期的那樣光明。

這種現象並不僅限於美國。在英國,自2003年以來,持有博士學位的學生中有25%選擇繼續從事博士後研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比例似乎並未大幅提升。甚至在一些情況下,博士後的待遇和職位穩定性仍然低迷。這使得許多研究人員不得不思考未來是否值得繼續堅持這條道路。

在大學的職場環境中,博士後人員面臨各種挑戰,包括工資壓力以及缺乏對他們需求的識別。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數據,博士後的中位數工資在獲得博士學位一至五年後為42,000美元,與其所期望的學術職位差距明顯。隨著COVID-19疫情的影響,部分學科的博士後職位甚至因缺乏申請者而未被填補。

博士後的工作環境在某種程度上催生了對工會組織的需求,以增強他們的工作條件和待遇。

例如,加州的博士後研究人員組成了工會UAW Local 5810,以便在面對職業挑戰的同時,維護他們的權益並為爭取更好的工作條件而努力。他們希望能夠改善報酬、獲得平等機會,並提供基本的職業保障。這樣的組織行動反映出博士後們尋求解決體制問題的積極態度。

此外,在印度和中國等國,博士後研究也在逐漸發展。印度的頂尖高等院校如印度理工大學(IIT)和印度科學研究所(IISc)也設有博士後職位,工資範圍從每月40,000印度盧比到70,000印度盧比不等。與此同時,中國的博士後制度則強調對研究人員的評估和考核,這也引發了對他們創新能力的疑慮。

儘管各國的博士後研究環境各有不同,但共通的挑戰是可預期的。隨著學術界逐漸向更具競爭力的方向發展,博士後研究人員是否能在面臨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將成為形塑未來學術界的一個關鍵問題。

博士後研究人員是否真正能在學術世界中獲得他們所渴望的成功,或許將取決於他們能否跳脫傳統觀念,探索其他職業道路的可能性?

Trending Knowledge

為何博士後研究員的職業未來如此不確定?探索真相!
博士後研究員,或簡稱「postdoc」,是指在完成博士學位後,專業從事研究的人。儘管這類學術任職通常是臨時性的,但人們在進入學術界之際往往認為這是成為教職的必要步驟。然而,近年來的數據顯示,博士後研究員的職業未來變得越來越不明朗。 博士後現況與挑戰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數據,自1973年以來,獲得生物科學博士的進入終身教職的比例已從50%降至2006年的不到20%。這顯示了學
從生物科學到工程:為什麼博士後的位置在美國如此競爭激烈?
隨著生物科學和工程學研究的持續發展,博士後研究員(postdoctoral fellow或postdoc)成為許多學術領域的重要角色。博士後是指完成博士學位後,專業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士。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數據,自1973年以來,持有生物科學博士學位的人中,獲得終身職教職的比例從超過50%下降至2006年的不到20%。這一數據揭示了博士後職位的競爭性正在增強,尤其是在美國。 <
英國的博士後研究變革:如何改變了學術聘用制度?
博士後研究員和博士後研究者,簡稱為「後職」,是在完成博士學位後從事專業研究的人。隨著學術環境的變化,尤其是十年來學術界的結構性轉變,博士後研究所面臨的挑戰和機會也大大變化。在英國,自2003年以來,有25%的自然科學博士畢業生選擇繼續攻讀博士後研究,該比例顯然顯示出此路徑對某些學術職業生涯的必要性。 <blockquote>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數據,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