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肩,又稱為粘性關節囊炎,是一種與肩部疼痛和僵硬有關的病症。這種情況通常會導致疼痛以及活動範圍的喪失,特別是在肩膀的外旋轉動作上。患者會發現自己無法自如地移動肩膀,這種情況的發展是緩慢的,可能持續數週到數月。雖然此病症的具體原因仍然不明,但與糖尿病及甲狀腺疾病等因素有關。
凍肩是一般人群中約2%到5%的人會經歷的健康問題,尤其是40至60歲的女性更易受到影響。
凍肩的主要症狀包括肩部的疼痛和活動範圍的限制。患者甚至會發現,隨著病情發展,簡單的手臂動作變得幾乎不可能執行。通常,疼痛是鈍痛或疼痛感覺,特別是在夜間或進行任何活動時會加劇。根據階段的不同,凍肩的症狀可分為「凍結期」、「凍結階段」以及「解凍階段」:
診斷通常依據病史和身體檢查來進行,醫生會確認主動和被動範圍的限制是否相似。潛在的影像學檢查如MRI可用以排除此病之外的其他病因。
凍肩的確切原因仍不完全清楚,不過有些因素被認為會增加患病風險,例如長期不活動後導致的損傷或手術。此外,還有許多全身性疾病也可能是引發此病的因素。
初級凍肩(特指病因不明的情況)通常無明顯觸發因素,而次級凍肩則是在肩部受傷或手術後發展的情況。
對於凍肩的治療,非手術方式被普遍認為是初始治療的選擇。研究顯示,針對不同患者,治療方法可以包括物理療法、肩部操作治療(如全身麻醉下的操控)以及手術(如關節囊釋放術)。這三種治療的有效性均有所體現,但患者應該和醫療人員共同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類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可用於疼痛控制,而局部注射的糖皮質激素也可能提供短期引用和增強活動範圍的幫助,但長期效果較差。
針對凍肩的物理療法,適當的伸展和強化運動能改進肩部功能及減少疼痛。在進行運動療程時,經過專業指導的鍛煉通常比家庭自主練習更能達到效果。相關的運動包括肩關節伸展、肩膀滾動及肩胛骨回收等,這些都能有效提高關節的穩定性和功能。
在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進行手術。手術通常採用關節鏡技術進行,以更精確地釋放厚化的關節囊,並修正可能影響活動的其他問題。手術後的康復期也同樣重要,物理療法可幫助恢復活動範圍並防止僵硬。
大多數凍肩病例無需治療也會自我緩解,但可能需要長達1至3年的時間,並且20%到50%的患者可能無法完全恢復正常活動範圍甚至有所謹慎。凍肩在某些患者中,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中,會導致更加長期的症狀。
凍肩的發生率在不同人群中差異頗大,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可高達46%。在40至60歲的女性中尤為常見,具體群體的健康狀況及醫療干預措施會對其疼痛和功能恢復有直接影響。回顧這些有效的治療方案,您是否考慮過哪種方法最適合您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