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範圍內,兒童死亡率依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根據最新數據,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兒童在五歲之前喪生,而許多這些死亡是可以預防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球在五歲以下的兒童死亡率有著驚人的數據,這些數據不僅反映了醫療體系的不平衡,也顯示出許多地區在資源配置和公共衛生政策上的不足。
每年全球約有500萬名兒童死於可預防疾病,這些死亡令人痛心不已。
根據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至2030年,各國的五歲以下死亡率應該下降至每千名活產兒中少於25名。雖然自1990年以來,全球五歲以下的兒童死亡人數已減少超過一半,但仍然每天有超過15000名兒童因可預防的疾病而死去。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早產併發症、肺炎、營養不良等,這些疾病在發展中國家尤為普遍,特別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亞地區。
兒童死亡可以分為幾個主要類型:圍產死亡率、 neonatal 死亡率、嬰兒死亡率以及五歲以下死亡率。每年約有45%的兒童在出生後的28天內死亡,顯示出新生兒護理的重要性。未滿一歲的嬰兒死亡風險最高,其次是1至4歲的兒童。
西非和南亞地區的兒童死亡率顯示出格外嚴重的問題,這裡面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營養不良或缺乏合適的醫療護理導致的。
為了改善兒童的存活率,世界各國和非政府組織正努力推行各種公共健康計劃。許多具成本效益的措施如疫苗接種、抗生素的使用和固體食物補充等,已被證實可以顯著減少幼兒死亡率。此外,簡單的行為改變如勤洗手,也已證明可以減少很多與呼吸和腹瀉相關的死亡。
未來,對提升婦女地位、克服社會經濟障礙以及持續推動教育與資源分配的重視,將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隨著 COVID-19 疫情的爆發,全球許多地區的公共衛生資源被重新分配。儘管大流行對成人的影響明顯,但兒童死亡率卻意外符合下滑趨勢,可能是因為疫情期間更多資源流入了幼兒保健領域。這一情況使得抗疫和提升兒童健康的斗爭更加複雜。然而,這是否代表了未來可能出現的更好健康結果的希望?
儘管全球兒童死亡率在下降,但仍有必須解決的深層次社會經濟問題和挑戰。每一個因可預防疾病而失去的生命都是一個家庭的悲劇,也提醒著我們,在邁向零死亡的目標路上,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完成。我們應該共同思考,如何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努力,以確保每名兒童都有機會活到五歲甚至更長的人生?